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科幻 未来世界 长生时代
第2章 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
作者:樊明本章字数:7381更新时间:2024-04-28 16:59:57

第2章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

第二天上午8点半,会议在商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会议室准时召开。出席会议的是与长生时代在学科上相关的学院的院长和研究所的所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姜天舟教授主持会议:

“各位院长、所长、教授:昨天下午刚从纽约联合国开会回来。今天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如何进入长生时代。长生简单地说就是人可以不死,而且还可以返老还童。当一个社会的人实现了长生,这个社会就进入到长生时代。现在人类即将进入长生时代,为此联合国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叫‘联合国进入长生时代委员会’,英文叫UN Committee of Entering Immorlity Era(UNCEIE),简称联合国长生委。这个机构暂时还是保密的。本来联合国不应出现保密机构,但这次特殊,主要在于如果人类进入长生时代,但人类还没有准备好,就有可能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灾难。为此,联合国希望迅速组织主要国家的力量,研究人类如何进入长生时代。目前联合国长生委只有联合国五常及少数发达国家派代表参加,包括官员和学者。由于我及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些同事在抗衰老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些贡献对人类最终实现长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次我被聘为联合国长生委的专家。在美国时,我就通过腾讯会议把情况向李校长及校学术委员会仉主席做了汇报。李校长和仉主席很重视,希望我校能在人类进入长生时代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校学术委员会已拨付了临时专项资金支持迅速展开这项研究,并委任我担任项目的主持。由于人类进入长生时代涉及诸多问题,故今天把大家请来,共同商量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法学院院长王家耀是位资深教授,说话了:“隔行如隔山,过去对姜院长倒是挺关注的,但对生命科学倒是关注不够。刚才听姜院长这么一讲,发现确实人类在面临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危机。我先要好好学习。这样吧,请姜院长给我们这些生命科学的外行就长生时代先科普一下吧。”

大家也都表赞成。

“也好,我也正有此意。”姜天舟说,然后对生命科学学院办公室主任李志立说:“志立,把我准备的材料给大家发一下。”李志立把早上刚打印出来的材料分发给大家,封面标题是《长生时代简介》,右上角有两个红字“秘密”。

姜天舟继续说:“这是我昨晚在办公室熬了一夜临时准备出来的,当下还是秘密的,因为其中大多材料来自联合国长生委未公开的文件。请大家暂时千万不要外传,弄不好会引发严重的公共事件,切记。”

众人均点点头,知道其中的厉害。

姜天舟说:“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长生。内容在发给你们的材料中有,我只是提一下要点。”然后,打开智慧屏,开始讲解。

人类从最早区分出睡眠和死亡时,就开始追求长生。中国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古代皇帝特痴迷于长生不老,于是方士炼丹,但结果导致食丹的帝王早亡。在古埃及,法老甘当木乃伊,以为可原地复活,但最终却成为博物馆的展品。

196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罗伯特•埃廷格(Robert Ettinger)出版了《永生不死的前景》一书,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新观点:死亡是可以逆转的,方式是冷冻技术。这一新观点深深吸引了年轻的电工罗伯特•尼尔森(Robert Nelson),以及罹患肺癌卧病在床的退休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1965年,尼尔森已经对冷冻技术的研究颇有心得,从籍籍无名的电工变成加利福尼亚低温学会主席。6月,他向贝德福德发出邀请:我们协会现在拥有最原始的设施,可以紧急冻结并存储人体,你愿意当志愿者来体验一下吗?贝德福德特别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觉得自己反正也快死了,很痛快地签了志愿者意向书。不过,至今贝德福德还是被冻着,人们对他将来到底能不能复活并不乐观。

实现长生的技术基础最重要的有三项:一是遏制衰老过程,并引发逆生长;二是癌症等曾经的不治之症的全面治愈,三是器官移植。

大体上到本世纪30年代后,人类已弄清楚人体各个系统的细胞详细结构,并已开发出生物技术和药物来控制细胞年龄,并恢复细胞活力。控制了细胞,就是控制了寿命,从而实现有控制的实现人的逆生长。癌症以及艾滋病等传染病以往是不治之症,现在发病机制都研究清楚了,并研发出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法可治愈这些病症。器官移植是治疗很多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过去受限于供体稀缺、配对难,因而难以大规模推广。近年来,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器官来替换自己衰老的器官,没有排斥,也不需要捐献,而且制造成本相当低廉,可广泛应用。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把人看成一辆车。如果一辆车永远都有零部件可配,哪个零部件坏了,就换新的,这车就可开千年、万年,一点问题都没有。器官移植对人实现长生,道理一样。

早在2019年谷歌首席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曾预言:2029年,人类将开始“不死之旅”,到2045年将实现永生。而事实上,人类提前了。

人类不仅可以避免死亡,还可实现逆生长,也就会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控制年轻的程度,用生物年龄来衡量。什么叫生物年龄呢?经常有人说,你这个人40了,可长得只像30出头,或快50了。这就是说人的实际年龄与生物年龄不一致。现在也已开发出来测量生物年龄的技术。

讲到这里,姜天舟看看大家,问有没有什么问题?

“能有问题就好了。”王家耀说着摇摇头,大家都笑了。

“没关系,”姜天舟说,“我说得也可能太简单了,大家不必太拘泥于技术细节,你们只要知道,在长生时代,人的衰老可有效遏制,而且还可以返老还童。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如果人类一旦进入长生时代,我们的社会将如何演变,这就主要不是生命科学的问题了,而更多的是社会科学的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请大家来的主要原因。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学科发表高见。”

人口与生育政策研究所所长郭文轩教授首先发言:“做人口的,我对生命大幅延长一直在关注,表现为死亡率持续下降。根据姜院长的意思,在未来长生时代死亡率将趋于0,这个事不得了。过去我们一直试图降低死亡率,现在我感觉原来人要是不死比要死麻烦更大。”

大家一阵轻轻的哄笑。

郭文轩教授继续:“在长生时代有两个基本问题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把总人口降低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从而使得未来人类有足够和舒适的空间。中国的人口在2022年到达14.2亿峰值,之后一直在下降,但下降速度相当缓慢。现在中国人口学界有不少人认为,中国人还是太多了。现在有学者试图研究中国的最佳人口规模,但争论一直很大,问题主要是论证的主观性有些强。假如未来人口减少40%,这是我大概做的一个判断,在中国就是5亿的样子,剩下的60%就有了足够的空间。但怎么减少这5亿?很显然,不给他们做长生医学处理,让他们自然老死。这时你发现问题大了:这个社会60%人获得长生,40%的人自然老死,问题是谁能决定谁该长生,谁该老死?要是被决定要老死的人不愿意被老死怎么办?还要反抗又怎么办?第二个问题是,在长生时代,人就不能生育了。过去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起来就难,计划生育也只是让城镇居民夫妇只生一个,但现在一个都不让生,这个政策如何制定和执行?”

大家点点头,在沉思。

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邵小云教授说话了:“大概起于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启了全球化进程,从此整个人类社会开始了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现在有了地球村的概念。为了适应人类社会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人类还发明了诸多的国际组织,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联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联合国。但从国联到联合国,虽有倡导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国际条约,但一直缺少一个可有效约束国家行为的国际组织,有时对于一些国家的不良行为,还必须依靠一些大国的军事干预,其中带来诸多问题,包括其合法性以及大国的自利性。好在到目前为止,倒也还不算是多严重的问题。但进入长生时代后局面就改变了。在前长生时代一国的生育政策完全属于一国的内政范畴,反正后果主要由一国自己承担。但进入长生时代后就不同了,如果一国不参与长生时代的历史进程,不将人口降低到适当的水平,不实行绝育政策,就可能导致在其他国家人口不断减少的同时这国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受到空间挤压的人口必然要想方设法向实行绝育政策国家移民,或合法,或非法。于是各国都将承受难以承受的人口压力和人道主义难题。这就意味着在长生时代一国的人口政策就不再是一国的内政,而是国际问题。这就需要人类社会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组织,可以有效干预诸多传统上属于一国内政的问题,这将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基本价值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组织,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对我来说,这个问题提得有些突然。”邵小云说着摇摇头。

宗教研究所所长周嫚嫚教授发言,是一位女教授:“在长生时代,宗教也是问题。今天宗教具有教化人心、有助于社会安定的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我讲的主要是指在中国,在西方这从来不是问题。主流的宗教有一个共同的结构,就是人在世时行善积德,来世可以或到西方极乐世界,或到天堂,如此等等。这样,信教的人注重自己的德行以换取来世的福报,而西方绝大多数人信教。可在长生时代,人不死了,人还在意死后去哪里吗?如果不在意了,今世还要行善积德吗?这会不会导致整个社会道德基础的崩塌?”

接着,伦理研究所所长吴文婷发言,也是位女教授:“长生时代中国以孝道为核心的伦理基础也有类似的问题。在动物界,只有人类才有下代赡养上代的行为。其实,这种行为并非从一开始就有。在远古时代,就中国来说,普遍存在着弃老的现象,就是当人活到一定岁数失去劳动能力后,就离开部落找个地方去等死,可能是自愿的,可能是被迫的,更可能是兼而有之。这通常被解释为当时生产力低下所致。后来中国人为什么要讲孝呢?上代人抚养下代人没有问题,可以说是动物的天性,也可解释为一种投资行为,其实中国人说养儿防老,就可以理解为对投资说的诠释。但养老就有问题了,因为给上代养老对下代没有好处,我这里主要基于经济分析,这可以解释远古时代的弃老行为。如何让下代不弃老呢?于是中国人的孝被发明出来,并且强调百善孝为先,也就是说,把孝置于道德最高点。我以为,孝的本质就是强化下代对上代的赡养责任。如果不履行,将受到来自社会巨大的道德谴责。现在问题来了,在长生时代,上代不死了,而且由于逆生长,还很年轻。他们或自己劳动养活自己,如果成为无用阶层则由社会养,但不需要后代赡养。如此孝的基础就动摇了。更夸张的是,长生时代持续180年后,你妈改嫁了8次,现在外面还有至少3个情人,还逆生长到18岁,站在你面前可能就是个可爱的小姑娘,你还怎么给她行孝?”

大家都有些乐了。

法学院院长王家耀教授发言:“过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对超生的惩罚主要就是罚款,因为毕竟对社会的危害有限,当然这里所说的“危害”是基于当时的理解。但在长生时代开始时,首先要确定谁获得长生,谁将自然老死。那些确定为自然老死的人,看到别人一天天变年轻,有美妙的未来可期,而自己一天天衰老,成为人类最后的死人,他们要是反抗了怎么办?可能是极端强烈的反抗。如果在长生时代,有的人坚持要生孩子怎么办?社会如何对待他们?这不是罚款可以解决的问题。我有一个感觉,可能到时就要用严刑酷法,甚至要用肉体消灭对待那些强烈反社会的人。可这种严刑酷法的基础是什么?如何制定?我一时也想不好。”

政治学院院长谢思远教授发言:“人类自阶级社会以来,一直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矛盾冲突基本是围绕着生产资料从而生活资料的不公平的占有所引发的。但即便如此,矛盾冲突也可以发展到大规模的武装暴动,严重的尸横遍野。而在长生时代,人们竞争的是幸福的长生和衰老绝望的死亡,近乎是生死之争。我们今天很难想象,这样矛盾冲突可能发展到何种的程度,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如何解决好这个冲突,是进入长生时代所面临的第一大难题。确实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我也一样,一时也没什么主意。”

经济学院院长谷津鹏教授清了清嗓子讲话了:“我以为我们今天讨论长生时代的问题,还应与无用阶层一起来讨论。以色列学者赫拉里写了一本书,叫《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在这本书中,赫拉里也预见到,人类的长生时代会到来。他还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系统会在不远的未来抢走人类的绝大多数人的饭碗,并由此将整个人类变成‘无用阶层’。因此我以为,未来的时代是长生时代和无用时代的叠加,于是时代就演化成:一方面人普遍长生,另一方面,基本的生产活动都交由机器人了,大多数人脱离了直接的生产活动。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一帮无所事事又老而不死的人组成了一个长生时代的社会。我突然有个感觉: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好像在不知不觉中以经典作家以及后世思想家都没有想到的方式在接近我们。现在基本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由机器人来提供,可谓极大丰富。现在住房还比较拥挤,因为人太多了。如果去掉40%,估计中国人绝大多数都可住进洋房别墅了。这样在物质层面,物质极大丰富就全面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就会全面发展,而这在长生时代是必然的。一帮无所事事生命长久的人当然可以全面发展。我以为,在长生时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面临重建,整个社会的制度,包括经济制度乃至政治制度,也将面临重建。不好意思,我只是想到了,也不知道怎么做。”

社会学院院长袁菲菲,一位女教授,说话一向娓娓道来:“我说说长生时代的婚姻吧。人类最早是没有婚姻的。后来为什么要有婚姻?私有制出现是重要的原因。当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时,就要有明确的家庭范围。家庭积累的财产要继承,必须明确子嗣关系。于是,婚姻最终过渡到一夫一妻制为婚姻形式的主流。但人类在两性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返祖的倾向,因为最初的两性关系更多地表达着人类的本能,只是为了其他目的人们选择了放弃这种本能的表达。于是整个婚姻中始终充满着忠诚与背叛的紧张和冲突,一旦失衡就会出现两性关系的某种返祖现象,如婚外情、换妻、甚至乱伦。但到了无用时代,物质因素对人们的束缚越来越小,人类已越来越不需要因物质因素而进入婚姻。结婚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生孩子。可到了长生时代人都不生孩子了,人还需要为生孩子结婚吗?如此,传统婚姻制度在长生时代将如何持续是个问题。当然也许这不是问题,只是我们潜意识中把传统婚姻制度视为正确的标准才说有了问题。此外,中国人讲婚姻有七年之痒,意思是说,结婚过了七年,审美就严重疲劳了。如果坚持现有的婚姻制度,夫妻要在一起无限期生活下去会如何?谁都无法想象。也就是说,在长生时代,传统婚姻制度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设计出新的婚姻制度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我跟你们一样,我也不知道怎么弄。”

新闻学院院长许翀教授发言:“我的新闻人直觉告诉我,有大新闻了,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一个伟大时代的变迁,虽然我还说不清楚它的许多细节。我同时还感受到,这个时代变迁还是会像过去时代变迁一样,将是异常艰难的,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新闻学院将就此成立一个专门的舆情监控组,及时将相关的舆情报告给诸位并报告我们的分析,同时我们将忠实地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变迁。”

最后医学院院长安薇薇教授发言:“弘一法师李叔同临终前留下四字墨宝:悲欣交集,其实也能反映我当下的心情。欣喜的是,人类居然很快就要进入到无病且长生的时代,这是医者最大的梦想;悲的是,医者也将加入到无用阶层,其实现在医院的岗位大多已被机器人占据,也罢。”

姜天舟说:“安院长,当下有一件事还需你们医学院配合。联合国长生委员会还要在有代表性的国家做长生药物的临床测试。本省要做100例,他们会派机器人医生来做,但需我们配合。我建议由你们医学院配合联合国派来的机器人医生怎么样?相关费用由项目经费支付。”

“我们愿意承担,非常愿意,我们能为中国乃至全人类进入出生时代直接做贡献了。”安薇薇院长高兴地说道。

“你们提供医疗场所和相关仪器设备,协助他们的临床测试。对了,还有一件事需要与各位商量:刚才提到100名长生医学处理的测试者。本来药物临床测试有一套严格的规范,但这一次情况特殊,除了时间紧,还在于测试是保密的。所以,我已与有关方面协调了,由我校负责确定受试者。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在座的可以推荐受试者,并把你们推荐的人发给李志立。有件事要和测试者讲清楚:一是将来谁能获得长生还未定下。如果这些人参与测试,就已经获得了长生的机会;二是,女性测试者要接受终生绝育,就是打一终生绝育针剂。我们要平衡性别、年龄、所生疾病、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确定最后的受试者。这些受试者首先要体检,在接受长生医学处理后还要在医院观察10天以上,没事才可出院。之后还要跟踪观察,特别是逆生长情况。请大家一周内把候选受试者报来。记住,这事一定不要把动静弄大了。联合国的机器人医生可能半个月后就会到。”

大家点点头。

“另外,现在大家都非常忙,在座的就不参加测试了吧?以后在座的肯定有机会获得长生。”

大家笑了,都点点头。

时间已到12点出头,在座的都讲过话了。大家把目光都转向姜天舟。姜天舟清了清嗓子,开始做总结了:“今天的会开得很好,大家结合自己学科提出许多在长生时代所必然面临的问题,然而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却是,我也不知道如何办。”

大家都笑了,都有些无奈。

姜天舟继续:“其实,我基本上也和你们一样,这就是严峻的现实。你们各自组织一个研究团队,就你们今天提出的问题展开研究,当然肯定不限于今天所提出的问题,要拿出具体政策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还要快。为什么要快呢?其实现在联合国长生委员会和我们今天差不多,也没有明确具体的应对方案。如果我们最早提出方案,就是贡献出解决人类进入长生时代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准备应对进入长生时代的时间并不多。我们今天强调保密,就是担心社会上知道后,会引发严重的公共事件,尤其那些认为自己无望获得长生的群体。但在今天信息社会,长期保密是很困难的。所以,现在要求各研究团队最晚一个月内拿出报告。完成的报告尽早交给我,我尽快组织讨论,尽快定稿。在各分报告的基础上形成总报告提交中国进入长生时代委员会,目前这个机构还只是个名字。”

姜天舟看看大家,大家均点头。姜天舟又说:“狄更斯的《双城记》有个精彩的开头。”说着,姜天舟看着屏幕朗读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其实在姜天舟朗读了前两句后,就不断有人加入,到最后是全体朗读,读完后大家都笑了,而且是开怀大笑,有些像孩童似的,好像刚刚说的返老还童就已经开始了。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