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山河逆行
第三十七章:睦洲邪教
作者:朝闻墨本章字数:5932更新时间:2020-08-05 16:20:52

【为惩奸邪赴睦洲,塌天大祸由此生】

军师吴加亮一声令下, 一众喽啰兵七手八脚在院中清出一片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摆好香案,供上关二爷神像。奉上三牲祭品,金华好酒,各种物品一应俱全。

吴加亮按个人年龄大小为序写了金兰谱,众好汉各自上前摁了手印,各自持香一把,以宋江为首各依次序跪在地上。

宋江为首誓曰:“宋江,无学无能,但应天地之意,聚众兄弟于此,共三十六人,上应天罡之数单行天地之道。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鉴察,报应昭彰。”

宋江誓毕,众人异口同声道:“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声震神霄,激荡热血。

喽啰兵端过酒坛,将公鸡宰了鸡血滴入酒中,每人又将左手中指用刀尖刺破,将血也滴入红酒中,搅拌均匀。

宋江接过酒坛,先洒三滴于地上,又将每人面前酒碗一一斟满。宋江带头端起酒碗大家一同喝了,剩下的放在关二爷神像前。

结义完毕,又有喽兵厨师摆上桌椅条凳,切肉做菜重新安排酒宴。众人依旧大吃海喝免不了以兄弟名号相称,各自敬酒仿佛比之前更加亲热。

众好汉一通折腾到东方泛白才各自睡去,把个佛门清静之地弄得乌烟瘴气。厨房中缺些帮手也要叫和尚们帮着清理酒肉,众僧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哪敢不从。

宋翊看在眼里也是一阵头大,幸好用的都是假名,哪日自己退伙也免得神明怪罪。

兴国寺中禅房不少,却几乎都被宋江等人占了,和尚方丈都挤到一间大屋里睡觉。连日来宋翊几乎未得休息,卢进义便给宋翊自己安排了一个较为偏僻清静的房间,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直到翌日晌午。

宋翊一觉醒来方觉口中干渴难耐,喉咙中火烧一般,也不知是渴醒的还是睡醒的。房中桌子上摆着一壶温茶,一盆清水,想是喽兵在自己熟睡之时送到房间里来的。

宋翊喝了几杯温茶缓了缓神,感觉精神好了一些,又用清水洗漱一番才觉整个人清醒过来。

宋翊出了门才发现这间禅房位在兴国禅院的最南面,离着千佛崖不过百步距离,孤零零的也不知是作何用途。

宋觉得腹中饥饿,看看日头约莫到了午饭时间,便到寺中找些吃食。正巧众人已将酒饭摆得齐整准备享用,花荣正要去找宋翊却见他自己来了,急忙招呼他坐下。

众人都是绿林豪杰,吃饭时免不了酒肉招呼。宋翊却没饮酒,心想着吃了饭到山中处转转,却听卢进义道:“吃了午饭宋头领还要带众兄弟到山下转转,张横兄弟是否同往?”

宋翊心知肚明,所谓山下“转转”不过是又去干些打家劫舍的事情,自己当然不愿为伍。便说道:“卢大哥,我初到兴国寺,此地山清水秀风景甚好,古迹名胜遍处可寻,我想留在山中四处转上一转。”

卢进义想想道:“那样也好,你就留下来看家。”

一旁花荣听到便也吵着留下,卢进义也是痛快答应了。

众人吃了午饭商量一阵,说是要到青州去。一来一回几天的路程,留下宋翊花荣几人与一百喽兵看家,其余人等便呼啸着去了。

待到送走宋江等人,戴宗安排喽兵操练演武,其余几人左右无事便拿出骰子破碗便聚在一起耍钱,没遮拦穆恒横吆喝着着宋翊一同参与,宋翊便说要去千佛崖看看。

花荣听罢也要一起跟着,宋翊倒不是不喜,只是自己想着到极乐洞中静悟一番,有花荣跟着恐怕不便,便要花荣留在院内等着。

花荣虽是心有不甘却很听宋翊的话,这时穆横又喊着花荣耍钱,说是人多玩的才痛快。花荣只得悻悻地放宋翊自己去了。

宋翊拖沓着步子往千佛崖而去,一路上寺院整洁清幽却听不到诵经礼佛之声。偶然得见几名小和尚打扫院落,见了宋翊也都远远躲到一边去了。

宋翊来到千佛崖上,只见绿树环抱,清风拂面,虫鸟清明。极目远眺,百里之内再无遮掩,州城景象尽收眼底,头脑之中立刻清明许多。

宋翊突发灵感,当日在兴隆塔地宫之中,背靠佛顶骨舍利获得莫大机缘连开四轮。千佛崖有大小佛像百余尊,历受几百年信徒朝拜,若在此处冥思定然也是事半功倍。

千佛崖上共有洞窟九个佛像一百余尊,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极乐洞,洞中大小佛像便有八十余尊。宋翊自然选择在极乐洞中冥思。

进入极乐洞,洞壁正中为三尊高约一丈的“西方三圣”石雕。中间一尊为“阿弥陀佛”石雕盘膝禅坐像,身后饰有佛光浮雕,法相庄严令人起敬。

“阿弥陀佛”右侧为右胁侍者“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左侧为左胁侍者“观世音菩萨”。又有八十余尊各式佛像雕刻在洞壁之上,参差错落雕工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佛雕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置身其中,上下左右佛雕环绕,如若身处琉璃净土顿生礼佛之心。

宋翊盘膝与“西方三圣”对面而座,开启四轮静思体悟。海底轮红光闪耀,腹轮黄光温和围着绿色脐轮旋转不止,紫色的太阳轮则让人生出温润安全之感。

宋翊将双手拇指相触,其他手指交叉,形成一个圆形,结成手印置于咽喉底部,快速诵念静心咒放空心思试图感应喉间轮。

虽然静心感悟但却毫无所得,宋翊又变换几次诵经的语速也都毫无反应。心中慨叹,果然如静悟所说,自己历事尚浅,未曾受尽世间喜怒哀乐,难以生出平常之心。既便佛缘深厚或是窃得宝地也是枉然,只得长叹一声散了手印离了冥思。

看看洞外天色已暗却是过了几个时辰,宋翊并未离开原地,却在思考当日与武松比武之事。

武松拳法精妙,深得中原武术之精髓,讲求套路重于招式变化。自己虽有神力为倚但却招式粗浅,对战临敌也是破绽百出免不了吃亏。因此,宋翊想就拳法招式进行一些改变。但是醉八仙拳,拳法精深变化多端,若无人指点很难学得透彻,宋翊与武松对拳虽然记得不少招式但仍然颇为有限百不足一。倒是昂拳招式简洁明了,一招一式刚猛直白,但却欠缺变化。

宋翊便想着将两种拳法揉和,将心中有限的醉八仙拳招式搜加到昂拳之中。手法有点、抓、劈、插、刁拿、扣。身法有撞、挤、靠;腿法有勾、挂、盘、剪、提、蹬、弹、缠、扫、戮;步法有滑、叉、盖、跳等。

每种武术都有自己的步法作为根基,因此醉八仙拳的步法与昂拳稳扎稳打的招式难以相融。而宋翊自创八门盾步旨在闪避只重其意无甚套路,可以很好的融汇到昂拳之中。醉八仙的身法也是相去甚远,唯有腿法和手法可以与昂拳相合。

于是,武松所使拳法之中宋翊只取点、抓、刁拿、扣,腿法只用勾、挂、盘、弹、扫,专门针对关节与要害。

宋翊心思灵活,以八门遁步为连接,巧妙地将两套拳法融汇贯通。虽然宋翊对醉八仙拳法的招式所知有限,但是穿插到昂拳之中可以重复使用。倒是昂拳招式,宋翊只是在树林之中看到的一些简单招式,经过宋翊依葫芦画瓢自己又研究出几招拳法也算暂且够用。

昂拳乃是俚僚人的军拳,人人可习无甚秘密可言,将来可以向韦连勇请教一二,想必对方也不会藏奸。

宋翊在洞中将拳法演练几遍,又想到那一日同龙向云打斗之时对方忽然掏出双钺,自己险些中招。双钺是短兵相接的利器,而且外形短小便于携带隐藏,关键时刻突施杀手几与暗器无异。自己行走江湖仇家颇多,而且多数人武功好过自己,也必须准备一式杀招防身。

但是双钺使用方法独特形状特异,尖刃颇多难免会有勾勾挂挂,倒不如暗藏一柄短刀于肋下,用起来得心应手方便快捷。

主意已定,宋翊便心思着何时下山制备皮套刀具等物,忽觉肚内饥饿难耐发觉洞外已经天色漆黑。立刻返回房中,发现花荣依然备下酒菜等待多时。

花荣看到宋翊回来心中大喜,拉着宋翊一同坐下饮酒吃肉。花荣带来满满一坛金华酒,尽管宋翊饮到过瘾。宋翊对这小兄弟也是十分喜欢,二人将桌子搬到屋外趁着月色畅饮。

桌上摆着一只烤猪,宋翊撕下一只前腿咬上一大口,肉质紧密鲜香口感甚佳与平日所用猪肉大不相同,引得宋翊连连称赞。

花荣见宋翊喜欢,便笑道:“哥哥不知,这是我特意上山猎的野味给哥哥尝尝。”

宋翊食指大动大块朵颐,片刻便已将酒肉吃了大半。宋翊饭量甚大,想当初练更骨术时每日也要一只山豹裹腹,看得花荣极为羡慕。

宋翊累了一天,酒足饭饱之后困意大增,两人分别之后宋翊便回房中睡觉。

一连十几日,宋翊都在住处附近练拳。此地环境清幽少有人来,宋翊本就不愿参与宋江等人的事情,倒也是乐得清静。每日酒饭也都是花荣亲自带来竟是各种野味。

过了多日,宋翊在山上盘算着韦连勇的伤应该好得差不多了,便对花荣说要到山下看望韦连勇。花荣当然不会放过下山的机会,于是两人结伴一路来到酒肆之中。

店中掌柜见到宋翊依然热情如初,陪同来到后院却见韦连勇等弟兄几人正在练拳,看样子是好的差不多了。

宋翊又像掌柜道:“大哥,小弟还有一事想请您相帮。”

掌柜笑道:“宋兄弟尽管直言,若是力所能及我定然全力去办。”

宋翊恭敬回道:“其实也不是什么事情,只想让掌柜的帮我找人造一柄短刀。”

掌柜笑道:“这事好办,我在济南府作院①有些熟人,可以请他们打造一把。多给他们一些银两用些好钢,几日便能造好保你满意,只是宋兄弟要讲所需刀具的样式讲清楚些。”

于是,宋翊将所需刀具用途样式一一讲明,又像掌柜定了一副皮套。下山之时让花荣带了几锭银子,宋翊取出一锭交给掌柜。掌柜画得一手上好丹青,按照宋翊所说将刀具皮套画在纸上,急忙送往刀做局。

宋翊见韦连勇伤势好得如此之快甚感惊奇,便问道:“韦兄弟,俗话说伤筋动骨百日苦,你那几位兄弟怎么这么快便已痊愈。”

韦连勇憨笑一声回道:“宋大哥有所不知,我们练习昂拳常年硬磕硬打免不了筋骨受损,实在习以为常。因此,族中别的东西没有唯独治疗筋骨外伤的药膏却是堪称奇效,我们出门在外都要带上一些。”说着便自屋内包袱之中取出一只竹筒交给宋翊。

宋翊接过竹筒打开桶盖,内有半筒黑色药膏,药香浓郁扑面而来,其中还夹杂有一丝清凉之感。却听韦连勇道:“这种药膏都是族内医师上山采集上好灵药熬制而成,叫做金骨黑药,做法奇特密不外传。我也只剩下这半桶,就送给宋大哥吧。”

宋翊不恋金银但却对稀奇之物尤为喜爱,于是也不推辞便将药膏收下。接着,宋翊又问起韦连勇之后有何打算。”

韦连勇道:“不瞒宋大哥说,我有一个小兄弟一直在外寻找侬广厚的踪迹,现听说侬广厚到了睦洲一带同杀道盟其余人等会和,恐怕要和当地的摩尼教联手,在睦洲②一带干些事情,我们还是要去找他。”

宋翊心道:“若是杀道盟的人在睦洲,蛊王应该也在其中,仡米榜留交代的事情还是要办,而且师傅的仇也要报。我自己武功不济,若救彭晓月实是有些困难。更何况宫城之中还有莫天川一级的高手护卫,勉强出手只是作茧自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此事只能从长计议,倒不如结交仡米榜留这类奇人异事,反而有所帮助。更何况以我现在身份,居无定所自保尚且困难,难道真让晓月跟着我东躲西藏不成,倒不如让她暂居宫城也算安全。”

宋翊依然想明此中关节,心中计划已然停当,便对韦连勇道:“韦兄弟,你等几人独去恐怕力有不逮,倒不如我陪你同去可好。”

韦连勇心中本就没有把握,听得宋翊如此说来当然求之不得,只是此去颇多凶险不好连累他人,便推辞道:“张大哥与侬广厚并无冤仇,何故躺这个浑水。”

宋翊正色道:“韦兄弟此言差矣,你我一见如故又以兄弟相称,我岂能让韦兄孤身犯险。更何况,斩奸除恶乃是我辈习武之人的责任,杀道盟等人皆是手段卑劣的奸险小人,若不将他们除,去不只知还要有多少人被害。”

宋翊一番道理说的得大义凌然,韦连勇直心之人不免感激涕零,再不好过分推辞,否则竟会心生不义之感。

宋翊转头对花荣说道:“花兄弟,劳烦你回去一趟,将此事如实禀明宋大哥,就说我一但事了立刻返回。”

花荣极为不情愿,问道:“哥哥现在就要走吗?”

宋翊答道:“我先在此处小住几日等你,你将我行囊及单刀取来。”

花荣听到宋翊如此说才欢喜的去了。

宋翊在酒肆之内住了六七日等待作院打造短刀,每日还要向韦连勇讨教昂拳拳法心得。

韦连勇因感念宋翊恩德每日倾囊相授,宋翊拳法武功突飞猛进。

这一日,掌柜将短刀交给宋翊。细看之下,单是刀套便造得十分精巧。黑色牛皮刀套,皮质坚韧细腻,油光发量,缝线处精整细巧。皮套上接有两根牛皮革带,一根绑在肩上一根系在胸口,正好将短刀藏在肋下。

宋翊扭开盘扣,将刀套倒竖起来,短刀竟然不会滑落。拔出短刀方才发现皮套内另有铜鞘,铜鞘与刀镡之上均有磁石镶嵌,细微的吸力刚好能将短刀吸住,令宋翊不禁感叹造刀者设计之精巧细腻。

短刀刃长三寸,厚背薄身只比剃刀厚实些许,刃尖锐利触手轻巧。宋翊要将此刀作为杀手使用,无需长时间劈砍只为取其轻巧,因此十分满意。

短刀光可鉴人是用水银细细鎏过,轻弹一下便有清脆嗡鸣之声,红木短柄一手可握,宋翊把玩两下觉得十分趁手。

宋翊笑道:“不错,手工精湛与图样完全一致。”

齐掌柜骄傲地说道:“那是自然,我这个朋友是当地作院最好的工匠,特意用了院中最好的材料给你打刀,一般人可做不到。”

宋翊听罢拱手道:“真是太谢谢齐掌柜了。”

宋翊将短刀藏于肋下,为将短刀罩住,外面又加穿了一件黑色窄袖直领对襟素罗褙子。衣物虽然轻薄,但有织锦包边却不致缠裹身体方便行动。

一切收拾停当又等了一日,花荣带着行囊单刀与两匹好马来到酒肆之中。

宋翊见花荣自己也背着一副行囊便问道:“花荣兄弟,你怎么也带着背囊。”

花荣笑道:“哥哥莫急,宋大哥几人这一去直到昨日才回到山中。此去收货颇丰,金银不计其数,好马也有十几匹。我将哥哥的事情与宋大哥他们说了个大概,他们嘱咐我多带金银盘缠,又将上好马匹选了两只。还说齐州已然无趣早晚要到睦洲去找你,什么狗屁摩尼教杀道盟一起将他们铲平了。这不,我一听既然早晚都要来睦洲这不就先跟你来了。”

宋翊怎能不知花荣心中想的是什么。不过此去山高水遥,对方武功又高,确实不好应付。花荣箭术通神又与自己配合默契有此得力臂助也是好事,因此只是笑笑并没有阻止。

花荣见到宋翊默许,心中十分高兴,又给韦建勇等人寻了马匹,收拾一应物品开奔睦洲。

临行前宋翊向掌柜道别,掌柜却嘱咐道:“睦洲所属两浙路亦有群英殿分堂,地点便在苏州城内四海镖局。如需帮助可凭玉牌前往,且在睦洲亦有很多买卖店铺都是群英殿的活动据点可为宋翊提供帮助。”

宋翊听说睦洲也有群英殿分堂,心中不禁感叹群英殿实力之庞大已至遍布天下,不愧为经营数百年之帮会。有这么一棵大树做依靠何事不能为之,顿时信心大增。

备注

1.北宋时期,朝廷在京师设立军器监及下属东、西作坊制造各类兵器。除此之外,又在各州、府设立军器作坊俗称作院。

2睦洲治新安县(今杭州淳安)。宣和三年(1121)于镇压方腊起义后改睦州为严州。

摩尼教

摩尼教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摩尼教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

  北宋时期,摩尼教被准许公开活动。随后,中国南方出现许多摩尼教组织,并对摩尼教进行汉化,改称明教(或明尊教)。宣和时期,摩尼教在睦洲地区仍称为摩尼教。

3褙子

又名背子、绰子、绣䘿,是汉服的一种,始于隋朝。褙子直领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穿着。流行于宋、明两朝。

最初多为女子穿用,后来渐渐男子开始穿着。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