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穿越历史 乱世潜龙
第六十一章 盐价
作者:渭城麻衣本章字数:1993更新时间:2021-05-03 22:11:42

对于舅舅将制盐赚的一万两给了母亲,元无极先是有点愕然,转念就想通了。

突如其来的财富会让一个心智不全却绝顶聪敏的孩子迅速成为一个纨绔子弟,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举不胜举。

一个纨绔若成为一个君王,这个国家迟早会走向灭亡,这个道理史书上也讲了一万遍。

所以,作为储君就学习治国之道,远离巧取豪夺这些旁门左道,应该崇尚节俭、才能遏制心中的贪念,这样才能引导百官勤俭之风,不贪图享受,不穷奢极欲,继而残暴黎民。

从大道理来说,这是对的。

但唯一不对的,就是政治根植于经济,任何社会的政治,就起性质而言,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决定的。

这是大学的时候政治经济学中讲到的。

元无极深以为是。

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的根本动力绝大多数是因为利益的驱使,尘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可是老人家说过的。

好在在元无极的央求下,崔韶华答应:东宫的工坊每月由内库拨银三百两,这样的话,基本能够维持正常的花费。

至于增加出来的守卫花销和支出,既然是舅舅违反了契约,不管对与不对,这些费用理应是他来承担。

所以元无极理直气壮地和崔牧云说这话的时候,崔牧云竟立马点头同意了,还从家丁中选了一百人交给符化,组建了一只东宫工坊的卫队。

按大魏律,太子卫率可有兵士三千,带甲之士一千,至于私兵,在这个以士族为代表家国时代,朝廷招募的兵丁,只占国家拥有的军队的一半,而另一半,就是世族的私兵。

一方面是因为供养的问题,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组织形式还是以家为主体,皇帝只是众多世家的代表。

就连朝廷打仗,都要向世族征集粮草和兵士。

所以太子卫率拥有区区三百人的队伍,根本引不起一点反映。

元无极也把狼图尔和申德亮及一众少年铁衣卫统统编入太子卫率,又将卫率分为左右卫率,左卫率还是符化担任,右卫率叫狼图尔担任。

一个五品的武官,又是东宫的部署,赵太傅听崔牧云解释了一番,也就同意了。

官场是认关系的,军队,是认拳头的。

虽然狼图尔对这个官儿没什么感觉,可也听不得别人的怨气和不服。

所以在狼图尔和申德亮的拳脚下,看着挑头的那些人鼻青脸肿的样子上,所有人选择了服从。

所以,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了的。

崔牧云在皇庄和响石崖修建了太子卫率营地,作为太子卫率训练场地,每月两个卫率轮换一次。

当然,符化坚守和元无极的约定,与自己亲自选出的十名亲卫坚守在山神洞,只叫左卫率的副手带队轮换。

这其实也是含了一点崔牧云的私心。

随着兖州的战事进入白热化,就连中原一带的食盐也收到影响,因此,食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响石崖的制盐作坊生产量增大到每月五千斤。

这是依靠了荣盛坊车坊巨大能量,很快就形成了由甘州贩运矿盐到陈仓,再有陈仓延秦岭北道到鄠县,在由荣盛坊的车队偷偷转送到响石崖的流水线。

听元无极说“流水线”这个词,崔牧云又是纳闷了许久,不过元无极一解释,很快反应过来,很认同这个词表达的意思,举一反三,与谢炯将荣盛坊的一些流程,也做了更改,使得荣盛坊的运转,比以前流畅了许多。

元无极也将修改过的流水线制盐方法叫人带去给青云子,原来忙的晕头转向的青云子只增加了五个人手,生产量由每月的三千斤很快就提升到了五千斤。

这就保证了关中地方的食盐从年前涨价到每斤二十两以后,不升反降至每斤十八两。

科技是最大的生产力啊。

倒逼着关中除了荣盛坊各家商铺销售的食盐只得下架。

售价才十八两!

自家费劲周折,从私盐贩子那里购置的海盐,光进价就要超过二十两了。

怀疑人家的质量?买几两比比看,就是给宫里贡献的细盐,也不过如此吧?

人家质量和价格都在那放着,自家还买个屁啊?

就是倒找将价格降到十八两,也不一定比人家卖的好。

看看每天荣盛坊的几个售盐的商铺前挤得满满的人群就知道了。

怀疑人家的盐从那里进的,想想荣盛坊的能量,连龙肝凤胆怕都能弄来,算了,还是找找晋王,要求恢复官盐制,将食盐贩运收归到朝廷,由朝廷发放盐引,平衡市价。

这明显是针对荣盛坊的做法,朝议的时候梁普刚刚提出来,嘉兴伯竟附议,还拍手称赞。

弄得梁普心里一阵迷糊,盘算着自己是不是又着崔牧云的什么道了。

下朝找来户部仓储司主管盐政的官员,才知道现在官盐早就沦为一纸空谈了。

原因,很简单:没盐!

太宗皇帝为了打通海盐的通道,不惜发动了一场战争,现在齐地狼烟四起,官方运送海盐的通道早就被封闭。

至于荣盛坊的进货渠道,反正没有走官道,至于怎么来的,您还是去问国舅爷吧。

梁普无奈,只得去给晋王汇报。

被晋王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原来崔牧云上表,请朝廷将牧马和制铁也收归国有。

这可是晋王府最大的两项生意,开玩笑,区区一个盐政,在这两项生意面前,算个什么,更何况,军马和铁器,可是关乎军政。

你少吃口盐,能饿死咋的?

挨了骂的梁普悻悻然回来,再也不提官盐制的事情。

倒是崔牧云亲自登门,将荣盛坊每月进的盐的数目汇报给户部,请求户部以官价每斤十六两收购荣盛坊运来的食盐,再由户部统一定价分发给各商户销售。

这样很快消除了各商户的怨气,反倒纷纷称赞荣盛坊为平抑关中盐价的种种辛苦。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