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书籍1201903
还政李唐
作者:随唐人本章字数:1.0万更新时间:2023-03-27 10:19:51

一、神龙革命

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朝廷政务大多委任二张处理。二张倚仗女皇的宠信,专权跋扈。

公元701年九月,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和她的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武承嗣的儿子魏王武延基等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如何得意妄为。武则天得知后大怒,三人被逼自杀。也有种说法是责骂太子李显对儿女管教不严,被李显所杀。

这件事情让李显失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女婿。也向李显表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除掉张氏兄弟对于李显来说势在必行、任务艰巨、刻不容缓。

公元703年,二张又将矛盾指向了时任宰相魏元忠。魏元忠和二张的矛盾过结很深,魏元忠是当时太子李显的拥护者,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张昌期担任雍州长史职务,同时又劝告武则天不要亲信身边的小人。

张昌宗展开反击,诬告魏元忠和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欢宠司礼丞高戬私下串通谋反。

武则天就把高戬关进监狱,并让他们和张昌宗对簿公堂。这时张昌宗就私下找到正担任凤阁舍人张说,通过威逼利诱,让他指证魏元忠谋反,张说一口答应。

第二天,武则天召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及其它宰相来听张昌宗和魏元忠对证。但双方各说一词,无法定罪,这时传张说上殿作证。

当时,大臣宋璟、张廷珪、刘知几都在殿外等候。宋璟向张说劝到:“名誉与道义对一个人最重要,你不能偏袒邪恶之徒来陷害忠良之臣。”

张廷珪说出了一句古希腊式的格言:“早上听到真理,即使晚上死去都可以。”

张说始终没有说话,听到朝中召唤,他拍了拍胸脯,抖了抖衣裳,大义凛然的走进朝堂。张昌宗见到张说高兴的不得了。

张说并没有着急说话,张昌宗急的直跺脚,嘴里碎碎念:“你倒是快说。”

张说一开口就把张昌宗私下向他买通的事情告诉了武则天,张昌宗瞬间脸色一变,反咬一口,称“张说和魏元忠一同谋反。”

这个事情就变得更复杂。最终魏元忠被贬为县尉,高戬和张说流放岭南。魏元忠临走之时,指着二张,“你们会成为祸乱的发端。”

从此事之后,张昌宗原先得罪了李氏家族,现在更得罪了太平公主所在的武氏家族,一场新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

公元704年十月,八十岁张柬之上任当宰相。

十二月,八十二岁武则天得了重病,宰相大臣数月不能见到武则天,不知道皇帝的死活,只有二张陪在她身边服侍,朝廷的局势开始紧张起来。

公元705年正月,时隔八十年,玄武门事件再次在洛阳宫发生,张柬之、崔玄暐(读如炜)、桓彦范与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等人到东宫去迎接李显。

李显稀里糊涂:“这是何事?”

王同皎:“先帝已经答应将皇位传给陛下,我们前去诛杀小人,请快快上马。”

李显:“那好吧。”

很快就在迎仙宫的走廊下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

武则天:“是何人在作乱?”

张柬之:“二张叛乱,我们已经将他就地伏法,因为怕走漏消息,我们就没有事先和你说。”

武则天问李显:“这是你下的命令吗?二张已经被杀,你可以返回东宫。”长期受到武则天禁锢的李显哪里敢接话,闷声不响。

桓彦范:“如今太子年长,思念李家已久,希望陛下将皇位传给太子,这是天下百姓的心愿。”

武则天还在垂死挣扎,又看了看崔玄暐:“你是我亲自提拔的,你怎么还来参与这事?”

崔玄暐:“我这样做正是对陛下大恩大德的报答。”

这对答简直精彩。接下来逮捕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将他们全部处斩。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

第三天,禅让。

第四天,李显正式第二次称帝,复国号为唐,武周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因为在神龙年,所以叫神龙革命。神龙革命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也回到了男人统治的时代。

“改朝换代”后,唐中宗李显全面进行了拨乱反正,开创了大唐的一番新气象。

一是恢复旧制。百官、郊庙、陵寝等全部恢复唐高宗永淳年间以前的旧制。神都恢复为东都,北都恢复为并州。

二是犒劳功臣。相王李旦加封安国相王封号,太平公主加镇国太平公主,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提拔为等同于宰相职务。

三是平冤昭雪。受到酷吏冤枉的人全部进行平反。追赠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被武则天诛杀的李唐诸王、王妃、驸马等官复原职。

四是册封皇后。立妃子韦氏为皇后。

五是降低武氏的爵位。

公元705年十二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五月,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也许在武则天眼里,功过是非就让后人去评论。

二、五王之死

唐中宗第一次当皇帝被废就是因为当时全力提拔韦氏家族,也说了著名的话“我把天下给韦氏又怎么了。”

走了一个女人又来了另外一个女人韦皇后,现在的情形和武则天当年相似,韦皇后开始大权独揽,干预朝政。其中就有大臣上表:“自古帝王,未有与妇人共政而不破国亡身者也。且以阴乘阳,违天也;以妇陵夫,违人也。”唐中宗显然没有听进去。

唐中宗第二次执政时期非常混乱。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自己妃子上官婉儿又和武三思有一腿,这个上官婉儿的祖父就是当年为唐高宗起草诏书,差一点废掉武则天的上官仪。武三思又和韦皇后有一腿,这一切唐中宗完全蒙在鼓里。

这几个人又有各自的心思:武三思一直就想恢复武周的天下,韦皇后则是想效仿武则天当第二个女皇,安乐公主想做皇太女并继承皇位,太平公主则想继承她母亲的皇位。

这四个人把整个唐王朝搞得乌烟瘴气,乱象丛生,时间从神龙革命(公元705年)一直持续到唐玄宗领导的先天政变(公元713年)。整整八年时间,先后爆发了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之变。

推翻武周的政权后,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按理说应该算是有功之臣,但是他们大权独揽,很快就成了唐中宗、韦皇后、武三思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张柬之等人也看不惯武三思,多次劝皇上消灭武氏家族,称“当初唐改为周时,李唐宗室几乎都被诛杀。如今皇帝有幸复位,怎么能重用武氏,这样会埋下祸根。”

唐中宗压根没有听进去,觉得讲了一通废话,内心也很想拔掉这些烦人的老货。

同样,武三思和韦皇后也每天在唐中宗面前诬陷、诽谤这五位,理由是“功高盖主,不利于李唐的江山社稷。”唐中宗这倒听进去。

唐中宗封张柬之封为汉阳王、敬晖封为平阳王、桓彦范封为扶阳王、袁恕己封为南阳王、崔玄暐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唐中宗明面上封他们为王,实际上免除了他们的职务,可谓明升暗降。

唐中宗只要求他们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前来朝拜天子。张柬之五人也不傻,一看这局面就明白,自己已经得不到皇帝信任。没过多久,他们就接连着被赶出京城,被贬为地方刺史。

公元706年三月,爆发王同皎谋反案。武三思告发王同皎联合洛阳人张仲之、祖延庆等人暗中招募壮士准备谋害韦皇后。

唐中宗下令抓捕了王同皎、张仲之、祖延庆等人,并成立专门调查组进行审讯。这个调查组的人员个个都是武三思的人,不用审都知道结果是什么。

在神龙革命中立下战功的王同皎等人全部被杀,家产全部被没收。

王同皎案再次牵扯到五王。当年六月,五王再次继续被贬。五王由地方刺史变成司马,成为员外官,又将他们的封爵全部剥夺。比如张柬之上次被贬到新州刺史,这次直接成为新州司马,而且任期很长。

武三思继续来阴招,暗中指使人将韦皇后的各种人生污点粘贴到东都洛阳天津桥上,还提出废黜皇后,这真是要赶尽杀绝。

唐中宗看了自然很生气,命令御史大夫李承嘉进行清查。李承嘉进行了一番清查后,上报唐中宗,“这是五王派人干的,虽然表面上是请求废黜皇后,这其实是谋反行为,建议要将五王灭族。”

经过了武三思这么一番颠倒是非,安乐公主、太子李重俊等人也纷纷提出要将他们处斩。

在唐中宗看来,毕竟他们曾是有功之臣,自己又给过他们免死金牌,只好改为流放。

事已至此,张柬之等五王已经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武三思却没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们,决定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武三思假传圣旨,派人去追杀五王。张柬之和崔玄暐已经死在流放途中,剩下的三人,敬晖被剐死,桓彦范被杖毙,袁恕己被锤杀,杀人手段极其残忍。

五王被杀后,武三思的权势已经超过了皇帝,他经常说“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样的人属于善人,什么样的人属于恶人。只有对我好的人就是善人,对我不好的人就是恶人。”

武三思的党羽非常多,当时号称有“五狗”:御史中丞宗楚客、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和监察御史姚绍之,干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

转眼间,唐中宗又面临着立太子的难题。他和韦皇后共同生下一儿四女:邵王李重润、永泰公主、永寿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邵王李重润当时冒犯武则天被杀,连个嫡子继承皇位都没有。

按顺序是庶长子谯王李重福,但是韦皇后对此人非常感冒,认为李重润的死,就是李重福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造成的悲剧,嫌疑最大,最后李重福被贬到地方当刺史。

神龙二年(公元707年),唐中宗将第三个庶子卫王李重俊立为太子。李重俊聪明、遇事果断,也十分会看人说话,在废除五王的行动中也有立功的表现。

李重俊虽然被立为太子,但没有人把他当回事。韦皇后因为想学习武则天,因此她看谁都不顺眼。武崇训经常唆使安乐公主,当面凌辱李重俊,说他不是韦皇后亲生儿子,称呼他为奴才。

后来,安乐公主甚至要求唐中宗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安乐公主这么嚣张的原因就在于她既是李家公主,又是武家媳妇,是皇室和武家的政治连接体,具有特殊的地位。

李重俊的地位受到很大威胁,李重俊对武三思、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忿恨不已,迟早有一天这怒气总会爆发。

三、景龙政变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终于发飙。李重俊找到了李多祚。这个李多祚参与过神龙革命,所以搞这一套东西,他应该熟门熟路。估计他也看不惯武氏家族那种大权独揽、作威作福的样子。

李重俊假传皇帝命令,调集三百余名御林军杀到了武三思家中,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他亲属十多人。

杀了这些人当然还不够,李重俊又带人冲进皇宫,此时上官婕妤、安乐公主、韦皇后一起逃到玄武门的门楼上。因为玄武门有重兵把守最安全。

李重俊和李多祚来到玄武门楼下,当时就愣住了,是打还是不打?打又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打停在这里也不是办法。他倒是希望唐中宗能出面询问他为什么起兵?然后交出上官婕妤和安乐公主、韦皇后等人,这种结局是最满意的。

玄武门守将杨思勖(读如旭)向皇上请示,愿率兵迎战。唐中宗首先杀掉了在军中李多祚的女婿。

唐中宗扶着玄武门城墙上的栏杆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的卫士,干嘛要跟着他们造反,如果将造反的人杀掉,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李多祚军队听到皇帝这么一说,不仅有弃暗投明的机会,还能获得荣华富贵,转头就开始内乱,杀掉了李多祚等人。太子李重俊带领部分士兵逃窜,最后在树林中休息时被手下人杀掉。

景龙政变既是成功也是失败。成功之处在于削弱了武氏家族的力量,失败在于政变还没达到彻底的根治,没有让唐中宗从此警醒,反而用太子的头颅来祭奠武氏父子。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进一步扩大李重俊事情的影响,将更多的人牵扯这案其中。

首先将矛头指向唐中宗的妹妹太平公主和弟弟李旦的儿子相王李隆基。但很多大臣都看不下去,劝说唐中宗不能再助纣为虐,一个儿子起兵被杀,一个被流放远方,现在就只剩下一个弟弟和妹妹在身边,不能再继续这么残杀无辜。

唐中宗当然不会傻到这地步,这件事就这么结案。

当然相王李隆基能活的这么安静、淡定,全靠他的韬光养晦,“宽厚公瑾,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

其次,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又对准这个曾经被贬的宰相魏元忠。魏元忠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平定徐敬业的扬州叛乱,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积极作用,是唐代宰相之中颇有作为的一位。

魏元忠这人有个问题就是太忠诚、嘴太啰嗦。他的儿子魏升也因为这次太子事件,一同被杀,他觉得只要武三思被清除,儿子死了也是值得,但就是可惜太子也被杀。

被称为“五狗”之一的宗楚客利用这做起文章,要求诛灭魏元忠三族。可是魏元忠的地位还在,怎么能说杀就杀。唐中宗解除了他当时仆射的职务,提前退休。

但是朝中很多人对魏元忠还是不依不饶,不断的上表弹劾。最终魏元忠被贬职,途经涪陵时死去,享年七十岁。

公元707年八月,皇后及群臣上表称唐中宗尊号为“应龙神龙皇帝”,加韦皇后尊号“顺天翊圣皇后”,唐中宗都准奏。

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和韦皇后等家族人员全都依仗权势把持朝政,大肆收受贿赂,卖官鬻爵。一时间委任“试官、检校官、判某官事、知某官事”等官职的有一千多人。

这些人当中尤其是安乐公主骄纵蛮横无理。当时这些嫔妃开始都争着修造豪宅,安乐公主请求得到昆明池。唐中宗不同意,认为昆明池是百姓用来养殖蒲鱼用的。

安乐公主听了当然不高兴。于是抢夺百姓的田地修定昆池(今陕西长安区),隐隐有超过昆明池的意思。池边草木风景,全照昆明池一样。池中央仿照华山堆起一座石山,从山巅飞下一股瀑布倒泻在池水里,景色十分壮丽。

公元708年,唐中宗让安乐公主改嫁给武延秀。这个婚礼仪式非常奢华,安乐公主使用了只有皇后才能用的仪仗,还命令相王李旦迎接公主的车马,简直有点欺人太甚。

从公元709年左右开始,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分别开始拉帮结派,互相诽谤攻击对方。

唐中宗也意识到了皇亲国戚不和谐这问题,询问大臣武平一:“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和解?”

武平一:“首先要找出背后挑拨之人,要进行严厉打击。其次皇上要疏远这些小人,严于律己。”

这段时期人们称唐中宗为“和事天子”,主张和气生财,息事宁人。

公元710年五月,官员燕钦融上表:“皇后淫乱,干预朝政。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将对大唐的江山不利。”类似这样的声音在朝堂已经非常多。

唐中宗就把燕钦融请来当面质问,燕钦融丝毫不惧怕,还是有一说一,皇上听了沉默不语。

这时韦皇后的党羽宗楚客听到风声后,伪造皇帝圣旨,命令侍卫杀燕钦融。燕钦融被摔到宫殿堂前,脖子被折断而死。宗楚客看见后大声叫好。

在皇上朝堂面前杀人,十分明目张胆。唐中宗看了看没有说话,但内心已经感觉危机四伏。经过这事之后,韦皇后等人也明显感觉到了唐中宗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吃了带有毒药的糕饼在神龙殿去世,终年五十五岁。这背后的杀手就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纵观唐中宗一生,毫无存在感,历史记录着他的是懦弱无能。没有打过一次像模像样的对外战争,二次身不由己的继承皇位,被武则天、韦皇后、安乐公主三个女人弄得团团转,四个儿子分崩离析。

《旧唐书》评价:廉士可以律贪夫,贤臣不能辅孱主。诚以志昏近习,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唯取当年之乐。历史学家吕思勉和范文澜称:中宗是个昏庸之主。

唐中宗去世,大唐的乱象还在继续。

四、唐隆政变

唐中宗死后,韦皇后密不发丧,只让身边亲近的人知道,并且有条不紊的发布各项命令,迅速控制朝政。

第一,调集五万军队在长安城镇守。兵权分别由自己的韦氏家族控制,附马都尉韦捷(韦皇后侄子,娶李显女儿成安公主),韦灌(韦皇后侄子,娶李显女儿定安公主),韦璿(读如玄,韦皇后的族弟),左千牛中郎将韦琦(韦皇后侄子),长安令韦播(韦皇后侄子),郎将高嵩(韦皇后外甥)。

第二,让中书舍人韦元在城中巡逻,维持治安。

第三,命左监门大将军薛思简率五百人迅速进驻均州(今湖北江口市),严密控制软禁在此的李显次子谯王李重福。

第四,安排一批亲信担任东都留守和朝廷重要职务。

第五,任命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让他们仍然担任东都留守。任命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为同平章事。

第六,宗楚客率领宰相上表请求韦皇后临朝称制,将相王李旦任命为太子太师。

韦皇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掌握了大唐的最高权力。召集百官,为皇帝发丧,立年仅十六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改年号为“唐隆”,由韦皇后临朝称制。

唐中宗总共就四个儿子。老大李重润和老三李重俊已死,时年三十一岁老二李重福一直流放在外,这皇帝位置就落到了唐中宗最小的第四个儿子李重茂头上。

韦皇后掌权后,把矛头指向了李隆基和韦皇后。制定计划想谋杀李隆基和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但是这消息走漏风声,传到李隆基的耳朵里。

李隆基找到太平公主,结成了政治同盟。同时招领了刘幽求、钟绍京等一帮将领,还有平时自己收养的一批训练有素的武士。决定发动兵变,率先亮剑。

公元710年六月,韦皇后临朝称制的第十九天,一场大规模的政变,史称“唐隆政变”在玄武门发生。这是唐朝建立之后在玄武门见证的第四次政变。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26年六月初四长安的玄武门,史称玄武门之变,结局是李世民做了皇帝,开创了一个“贞观时代”。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705年正月初二洛阳的玄武门,史称“神龙革命”,结局是武则天被迫让位,中宗李显复辟。

第三次发生在公元707年长安的玄武门,史称“景龙政变”,结局李显的儿子太子李重俊反叛被杀。

六月二十日的凌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般是最佳的动手时机,李隆基开始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一步步实施。

第一步:设立集合地点。李隆基和刘幽求等人在钟绍京的接应下进入禁苑,来到钟绍京住所集合,等人员到齐后就迅速开展统一行动。

第二步:夺取禁军指挥权。葛福顺直闯羽林营,将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首示众。号召大家要齐心协力,铲除韦家人及其死党。倘若有人胆敢首鼠两端帮助逆党,判的罪要连及三族。结果羽林军将士全都接受李隆基的指挥。

第三步:先分兵后汇合。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门外,派葛福顺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攻打白兽门,双方在凌烟阁前会师。

第四步:瓮中之鳖。包围了整个宫门,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韦皇后在混乱中被斩首。安乐公主此时正对着镜子画眉,被士兵斩杀。此外还将武延秀斩首于肃章门外,内将军贺娄氏斩首于太极殿西。

到了第二天早上,宫内已经基本平定。李隆基到宫外去迎接父亲李旦。

李旦都刚睁开眼,“怎么回事?”

李隆基连忙磕头谢罪,把昨天发生的事讲了一遍。李隆基又说:“为什么不事先告诉父亲,是怕万一此事不成功,不想牵连到你。”李旦留下眼泪、抱着李隆基讲到:“大唐江山社稷,全是你的功劳。”

兵变第四天,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宝座,是为唐睿宗,改元“景云”。

唐睿宗李旦将要考虑立太子,但比较纠结。与后妃生了六个儿子,都是同父异母。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隆范、李隆业、李隆悌。太子人选主要集中在嫡长子李成器和立下大功的三子李隆基两个儿子中。

识时务则为俊杰,李成器率先表态:“国家安定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臣死也不敢居平王之上。”大臣刘幽求支持李隆基,表示:“既要同患难,也要共富贵,风险和收益应该要成正比。”

三天后,唐睿宗立李隆基为太子,李隆基也故作推辞姿态,多次上表应立大哥李成器,但唐睿宗最终还是立李隆基为太子。

唐睿宗即位后,姚元之和宋璟被任为宰相。封太平公主万户。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全部被封为王爵。

唐睿宗一直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每次朝廷上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会询问这个事情有没有和太平公主、李隆基商量过。

公元710年八月,改任唐中宗的儿子李重福为集州刺史。

洛阳人张灵均便向李重福献计说:“大王是唐中宗的嫡长子,应该继承天子之位。”李重福被他们说的蠢蠢欲动。

张灵均、郑愔等人拥立李重福为皇帝,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谋反。不料被洛阳县令发现并报告东都太守。

在天津桥李重福被侍御史李邕打败,自投漕河而死。张灵均、郑愔被斩首,此事很快被平息。

当初,太平公主真不拿侄子李隆基当回事,认为他就是黄毛小儿。现在看越来越不是这回事。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开始把矛头对准了太子李隆基,多次散布流言,“太子不是皇帝的嫡长子,所以不应该立为太子。”

公元711年,太平公主找他的女婿韦安石,唆使他讲太子坏话。不但被拒绝,韦安石还主动到皇帝讲太子对社稷的功劳很大,都是太平公主在妖言惑众。

太平公主还在光范门前拦住宰相们,暗示他们另立太子。宋璟:“简直荒唐,太子为天下立下大功。”太平公主始终找不到合作伙伴,姑侄之间的矛盾逐渐明面化。

唐睿宗为了避免上演之前的家庭悲剧,听从了宰相宋璟和姚元之的建议。

一是诸王、驸马今后不得统领禁军。

二是将嫡长子宋王李成器任命为同州刺史。

三是将太平公主送到蒲州安置。

四是李隆基代为处理政务。

太平公主知道后非常愤怒。唐睿宗只好把姚元之被降职为申州刺史,宋璟降职为楚州刺史。韦安石和李日分别代替他们的职务。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彗星在天空西方出现,大家都认为这是除旧布新的征兆。唐睿宗借此机会将皇位禅位给太子李隆基。

五、先天之变

自武则天称帝以来,李唐王朝就没有怎么平静过,先是五位大臣联手发动神龙革命,把武则天赶下台。武三思开始把持朝政,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杀掉了武三思。接着韦皇后开启临朝称制,又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通过唐隆政变消灭。

天下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合作伙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对姑侄之间也在逐渐展开激烈的斗法。

太平公主一直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其实当初武则天就是在下一盘大棋,通过太平公主的婚姻实现李武两家结成政治同盟。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在公元681年,十六岁的太平公主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薛绍。直到公元688年,因为薛顗(读如已)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薛绍,但薛绍本人并没有参与这次谋反。

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被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最小的儿子才刚满月。

第二次婚姻是在公元690年,太平公主改嫁给了自己的唐侄武攸暨。婚后替武攸暨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太平公主此时开始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向武则天输送二张等男宠,后来不断的在政治舞台上活跃。

公元713年六月,虽然李隆基当上了皇帝,太上皇的余威还尚在,朝廷的势力基本还在太平公主手中,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拥护她,分别是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检校中书令崔湜、中书侍郎陆象先,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

相比之下,李隆基这边的阵容就寒碜多了。宰相班子中,剩下两位就是刘幽求、魏知古。还有兵部尚书郭元振(这一年六月刚刚复相)是他的人。其他亲信:中书侍郎王琚、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数虽然也不少,但都是四品以下的小官吏,无论是手中掌握的职权还是政治斗争的经验,很难有可比性。

此时,太平公主的主要想法不仅是架空李隆基,趁机还想赶他下台。太平公主率先开始攻击。

手段一:太平公主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没有成功。

手段二:准备以御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但是这情况被魏知古告发。

手段三:李隆基身边的谋臣都受到太平公主一党的围剿。其中,崔日用最早被贬为荆州长史;姚崇和宋璟被贬为地方刺史;张说被罢为尚书左丞,贬至东都,郭元振被罢为吏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最惨的是刘幽求,被剥夺一切职务流放岭南。

李隆基这边部分大臣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王琚向皇帝进言:“陛下要赶快采取行动。”

尚书左丞张说则直接给皇帝献了一把刀,意思就是要通过流血的革命来除去祸乱。

荆州长史崔日用明确表示:“陛下在东宫作太子时,名分上还是臣子,如果那时想铲除太平公主,需要施用计谋。现在陛下已为一国之主,只需颁下一道制书,有哪一个敢于抗命不从。”

李隆基:“我这不是担心太上皇受惊吗?”

崔日用:“皇上这是肤浅的孝道,要舍小家顾大家。陛下你不如这样,先控制住军队,再去铲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这样就惊动不了太上皇。”

李隆基把崔日用提任吏部侍郎,并召集弟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及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内给事高力士等人率先行动,采取“控制军队、逐个击破”的方法消灭太平公主。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多人,亲自率领高力士等人,先杀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又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贾膺福及李猷,接着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太平公主的党羽一个个被绞杀。

太平公主则是逃出了长安,躲到终南山的一座寺庙,在那里整整躲了三天。

听到事变后,太上皇李旦惊慌失措,赶紧登上承天门门楼上看看是怎么回事。按理说他两次称帝,并经历过了唐隆政变和神隆政变这种大场面,应该不足为奇。

但你发现李旦每次都很狼狈,原因就是他是在武则天的强势下生长起来,长期的囚禁、动荡的朝廷让他惶惶不安。

郭元振:“皇上只是奉太上皇将叛臣乱党诛杀,没有其他事情发生,请太上皇稍作休息。”

李旦心想我什么时候又下令杀他们,估计又是我这个儿子借我的名义来发动政变。这太上皇也当的太不安心,想想就窝火,事已至此,那就随他去吧。

李旦向天下发布了这些叛臣乱党的罪传,同时从现在开始军国政务一律由皇帝处理。

三天后,太平公主主动回宫。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儿子李隆基免除太平公主死罪,被李隆基拒绝。最后被赐死,自缢身亡。此次政变历史上称之为“先天政变”。

至此,在唐朝舞台上呼风唤雨的几个女儿:武则天、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全部被铲除,持续了近五十年之久的女人政治宣告结束。

经历了病弱无能的高宗李治,二次复辟的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大唐即将迎来了雄才大略的年轻帝王唐玄宗李隆基。此时的唐玄宗才年满二十九,接下来他将亲手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元盛世”。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