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书籍1201903
李渊建唐
作者:随唐人本章字数:1.4万更新时间:2023-03-22 09:30:05

一、太原起兵

在反隋的浪潮,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就是建立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

李渊,据说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八柱国”是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侯莫陈崇。

八柱国中的独孤信,他的三个女儿都很不一般,在周、隋、唐三朝都进入皇室。长女独孤氏,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四女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的皇后。也就是说李渊就是隋文帝的外甥,隋炀帝杨广就是李渊的表兄。李渊、李密、杨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昞,袭封唐国公。李渊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唐国公这个爵位顺应就给他继承。

李渊箭术超群,北周时上柱国窦毅要嫁女,但他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于是在选婿时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

前边有几十人都没有射中,等到李渊登场时,两箭都射中。窦毅对李渊喜欢的不得了,便把女儿嫁给了李渊。这就是“雀屏中选”的典故由来。

这个窦氏也就是后来的太穆皇后,为李渊生下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女儿平阳公主。

从大业中期开始,李渊就一步步的从地方到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可以说李渊的势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史书上称:“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纵多款附。”隋炀帝对李渊心里产生了猜忌。

有一次,杨广召见李渊前往,李渊就称生病没去。

杨广就问李渊的外甥女王氏,“你舅舅怎么还没回来?”

王氏:“可能生病。”

杨广接着又追问:“会不会死。”

李渊听到以后,十分害怕。从此开始沉迷酒色、装聋作哑,以此来蒙骗隋炀帝的猜忌。

李渊一直在隐忍,一直在韬光养晦,一直在等待机会。直到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才开始行动。

首先是天时,李渊在担任河东讨捕使时,有位叫夏候端的人,擅长占卜和看相,对李渊说:“如今天象中,代表皇帝的天床星、帝座动摇不安,岁星居于晋阳,天子必起于晋地。”李渊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预示着自己在晋阳能干成一番大事。

其次是地利,在公元617年,李渊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了太原最高军政长官,李渊认为太原就是唐所在之地。同时,依靠太原与北面的突厥相交,与突厥的始毕可汗达成协议:攻下长安后,土地人民归李渊,女人财宝归突厥。这样就解决了进军的后顾之忧。

第三是人和,李渊的手底下还有几位重要的谋臣,如裴寂、刘文静、李世民、李建成等人,一直催促着李渊举兵起义。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与李渊结交关系好,策划晋阳起兵,辅佐李渊攻破长安。

刘文静,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面对天下大乱,联络裴寂与李世民,支持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武德年间,刘文静与裴寂产生隔阂,以“谋反罪”处死。

公元617年,李渊正式太原起兵,也称晋阳起兵。打着“志在尊隋”的旗号,宣布尊立代王杨侑为帝,李渊自称大将军。让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带领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左、中、右三军,向长安进军。

隋末群雄割据的形势:李轨占据凉州、薛举占据兰州、梁师都占据夏州、刘武周占据朔州、杜伏威占据常州、萧铣占据江陵,窦建德占据洺州、瓦岗军占据洛口仓,隋炀帝被困在江都。帝国版图中就剩下长安、洛阳、江都、太原。

因此长安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考验各路起义军领袖的政治眼光、政治格局、政治定力。谁能抢先攻占长安、占据关中,进而就威胁洛阳。

为了确保不腹背受敌,李渊不仅派刘文静联系了突厥。

这时李渊刚好接到李密的来信,李密信中写的非常狂妄:我们派别不同,但是同为李姓。今天我李密有幸能被推为盟主,就要替天行道,希望您能祝我一臂之力。

李渊继续捧杀,回信到,我有幸继承了祖宗的遗业,和您李密相比就是干点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且一大把年纪,只涂个平安,您事成之后,还希望能分点汤喝。

李密看到了当然很得意,对身边说:“你看看唐公都这么说。”

李渊成功麻痹了李密,同时利用李密牵制住了东面隋朝的王世充的军队。李密西进长安的路上,主要隋军的力量也就屈突通和宋老生的部队。

代王杨侑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驻守霍邑(今山西霍县),另派屈突通率精兵数万驻守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抵抗李渊。

八月,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打败隋军,占领霍邑,杀死了宋老生,打开了进军关中通道。

李渊乘胜进军临汾(今山西临汾南),克绛郡(今山西新绛),直抵龙门县(今山西河津)。

九月,李渊率军包围河东。河东城高险峻,加上屈突通又善于守城,李渊军队难以很快攻下。此时刘文静搬来突厥救兵,李渊又招抚了部分关中农民将领,兵力大增。

李渊让刘文静率领一部分士兵继续围城,自己亲率主力渡河西进,威逼关中。

刘文静与屈突通足足相持了一个多月,屈突通是隋朝著名的武将,李渊十分欣赏他,一直都想招募他。

第一次招降,屈突通说:“侍奉两代君主,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能大难来时各自飞。”

第二次招降,李渊派家僮去招降,结果家僮也被屈突通杀了。

第三次招降,窦琮派他的儿子屈突寿去劝说他,屈突通骂道:“过去与你是父子,现在就是仇敌。”并命令身边的人用弓箭射屈突寿。

其实他的部下早已心灰意冷,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见大势已去,下马指向隋炀帝所在的扬州东南方跪拜,哭道:“臣竭尽全力,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说完就被押送至长安。

李渊对屈突通大加赞扬:“这可是隋朝大大的忠臣。”下令将屈突通释放,并授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所用。

十一月,李渊攻陷长安,迎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元义宁,尊奉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被封为大丞相、唐王,李建成为唐国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秦国公,李元吉为齐国公。

刘文静等人建议李渊称帝,李渊没有答应。其实,这个时候李渊完全有实力可以像刘武周、梁师都、薛举等人可以称帝,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这就是李渊城府深,高明的地方。

一是此时隋炀帝还健在,刚刚尊奉杨侑为帝,不想背上叛逆的罪名。

二是起义时打出的口号就是匡扶隋室江山,不能做个不守信用的人。

三是如今刚站稳脚跟,不想成为众矢之地的人。反而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是更加明智之举。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政变中被禁军将领杀死后。隋恭帝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围绕着李渊团团转。赐李渊九锡之礼,佩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

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九种特赐用物分别: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读如巨唱)。历史上有王莽被西汉授九锡,后建立新朝。曹操被汉献帝封魏公加九锡,后来形成三国,九锡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十二旒冕指的是天子冕冠前后各悬垂的十二条玉串。

出警入跸指帝王出入时,沿途加强警戒,禁止行人通行。

给了李渊想要的一切,但是李渊对这些还不够,因为他最终目的是皇位。

公元618年五月,隋炀帝死了有一段时间,李渊慢慢在长安也站稳了脚跟。于是逼迫隋恭帝下诏禅位,在长安太极殿称帝,是为唐高祖。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取国号为“唐”的原因,一方面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另一方面,唐原意是晋的古名。

李渊建唐后,废除郡县,设立州制,改太守为刺史。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二、瓦岗谢幕

李密接过瓦岗寨的领导权后,夺取了洛口仓(今河南巩县)这个大粮仓,自称魏王,据守洛仓。并让祖君彦撰写《为李密檄洛州文》檄文到各个郡县,公布隋炀帝的十大罪状,斥责其“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第一大罪:得位不正。

第二大罪:淫乱后宫,败坏人伦。

第三大罪:荒湎于酒,大权独揽,神隐深宫,罕见天颜。

第四大罪:好大喜功,不惜民力,胡作非为。

第五大罪:治国无能,导致民生凋敝。

第六大罪:无岁不外出巡幸,折腾得举国上下不得安宁。

第七大罪:劳师远征,惨败受辱。

第八大罪:刚愎自用、愚而拒谏。

第九大罪:腐败治国。

第十大罪:权谋诡诈,不讲信义。

瓦岗军是成也李密,败也李密。《论语·季氏》中讲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瓦岗的失败还要从他内部瓦解开始。

瓦岗寨内部其实存在四股不同的力量:一是翟让集团。代表着开创瓦岗寨的元老人物,有翟让、翟弘、徐懋功、单雄信等人。二是李密集团,代表着当前的执政力量。有王伯当、程咬金、杜才干、魏徵等人。三是隋军投降集团:有裴仁基、裴行俨、秦叔宝、罗士信等人。四是其它起义军前来投奔组成的集团:郝孝德、孟让、刘黑闼等人。每股力量都有各自的利益,主要的矛盾还是集中翟让和李密两个集团当中。

翟让把瓦岗军的领导权让给李密后,他的部将其实也不是十分满意,比如王儒信、他的哥哥翟宽等人。有一次,翟宽对翟让说:“皇帝只能由我们自己做,怎能送给别人!你如果做不了,就该我来做。”

翟让:“兄弟,你万万不能这么说。”

没想到这声音传到了李密的耳朵里,这下坏了。房彦藻劝说:“翟让刚愎自用,要尽早铲除,宜早不宜迟。”

李密:“我刚刚担任魏公,大业都还没成,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我。”

郑颋(读如挺):“毒蛇螫手,壮士解腕,所全者大故也。”手被毒蛇咬了,壮士立即把手砍了,完全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的性命。李密瞬间恍然大悟。

李密摆下酒宴,招来翟让等人。李密请翟让入席后,拿出一把好弓给翟让鉴赏。翟让刚刚拉满,蔡建德从背后将他斩首。同时杀掉了他的哥哥翟宽以及部将王儒信。

徐懋功在混乱中被砍了一刀,受了重伤,在王伯当、单雄信等人的求情后,徐懋功才免于一死。

翟让一死,李密取得了瓦岗军的绝对领导权,然而瓦岗军的军事实力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瓦岗军下一步怎么走,李密认为瓦岗寨地处洛阳附近,占据洛阳基本可以夺得天下。柴孝和却认为洛阳城易守难攻,还会折损粮草,不如进取长安。由于瓦岗军山东人居多,不愿意背井离乡,所以同意李密一起打洛阳。

此时的洛阳由王世充掌权。王世充,西域胡人,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自幼喜好经史和兵法,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官至江都宫监,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和河南、山东一带民变。

李密和王世充打了许多场战役。有一次,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打败。王世充把军营迁移到了洛口仓的北边,在洛水上架设浮桥,派出全部人马进攻李密。李密挑选几百名精兵阻截,王世充的兵众全线溃逃,淹死了几万人。

当天夜晚,天降大雪,王世充的士卒几乎冻死光。李密乘胜攻克了偃师县,对洛阳形成了包围态势,当地许多郡县纷纷投降李密。

窦建德、裴仁基等人顺势向李密上书,劝说李密登皇帝位。李密和李渊一样,先缓缓:“东都未平,不可议此。”猜测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李密既没有称帝,也没有称王,只叫“魏公”。因为李密作为贵族正统血缘出生,骨子里和宋江一样并不想当草寇、叛贼。

而此时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杀死隋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傀儡皇帝,自率十万大军北上。消息传到东都洛阳后,被称为“七贵”大臣(段达、王世充、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郭文懿、赵长文)拥立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即位,改元“皇泰”。

除了地方势力称帝外,此时建立的隋氏傀儡政权有三个:宇文化及在江都拥立隋文帝孙子、杨俊的儿子秦王杨浩,王世充等人在洛阳拥立隋炀帝的孙子越王杨侗,李渊在长安拥立隋炀帝的孙子陈王杨侑。

杨侗欲借李密之手除掉宇文化及,对李密进行诏安:只要灭掉宇文化及就到朝中来担任太尉、尚书令,封魏国公。李密听了非常心动,并欣然接受。

当然李密这个选择是非常错误,李密和宇文化及打,渔翁得利的是王世充。

公元618年七月,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正面刚,李密知道他的部队缺少军粮,采取了只守不攻的战略。又假装称跟他联合,宇文化及就放松了警惕。

后来宇文化及知道被骗,非常恼火。两军在卫州的童山脚下展开激战,史称“童山之战”。

双方从早上打到晚上,几乎是两败俱伤。李密被箭射中,幸好有秦叔宝才得救。宇文化及粮草断绝,士卒多半叛逃,部分将领开始投降李密。

失利后宇文化及逃到魏郡(今河北临漳县),途中内讧,司马德戡等人被宇文化及所杀。宇文化及感慨到:“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

九月,宇文化及杀了傀儡皇帝杨浩称帝,国号“许”,建元为“天寿”,署置百官。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所杀。

正当李密和宇文化及竭力拼杀之时,王世充独揽洛阳隋廷朝政。李密得知王世充专权,拒绝入朝,回到了金墉城。

当年九月,王世充带领着隋朝军队五千士兵,趁李密战后疲惫之机发动进攻。

李密召集大家商量,形成了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以裴仁基为代表,主张夺取洛阳。理由是洛阳目前空虚,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兵阻挡王世充东进的路上,另一路向西打向洛阳。

第二种意见以魏徵为代表,主张以逸待劳。理由是童山之战后,我们的核心将领和士兵伤亡不小,战士疲惫。

第三种意见以单雄信、程咬金等大多数人代表,主张与王世充直接开战。理由是我们兵力强于对手,而且多次打败了对手。

李密选择了最不好的第三种意见。李密留王伯当守大本营金墉城,徐懋功镇守黎阳,自己亲领精兵出偃师(今河南偃师),在邙山摆阵迎战王世充。

李密十分藐视王世充,然而这次王世充却做了充分的准备、下了必胜的决心。王世充将军队事先埋伏在溪谷之中。

次日凌晨,王世充未等李密军成列,抢先发起猛攻。李密军战败,部将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单雄信等人不满李密,相继投降王世充。瓦岗军遭到重创,李密东逃武牢关,王伯当退守河阳。

紧接着王世充又围攻偃师,瓦岗在偃师的守将郑頲暗中叛变,把城池献给王世充。

李密到武牢城时,发现邴元真也叛变了,把武牢城给了王世充。李密只好去找王伯当。

李密对王伯当说:“军队吃了败仗,实在对不住大家,唯有自杀向大家谢罪。”王伯当抱住李密大哭。李密接着又说:“现在大家应该另谋出路,投奔唐公应该会享受荣华富贵。”

他的府掾回答说:“明公您与李渊有同宗交情,虽不曾伴随起义,然而阻击东都,截断隋军归路,这也是您的功劳。”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在大家的劝说下,李密带领王伯当等残部两万人进入关中,投降了李渊。

瓦岗军的其他将帅和州县首领如李公逸、裴行俨、罗士信、周法明、程咬金、秦叔宝、杜才干、徐圆朗、周文举、王当仁、刘黑闼等人基本上投靠了王世充,但到后面大多数人又转投李渊或窦建德处。魏徵归附了窦建德,后随徐懋功、张善相、张亮等投降唐朝。可以说邙山之战直接把李密的瓦岗军打到谷底。

李渊看到李密前来投降,十分高兴,封李密为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待了一段时间,感觉处处被人挤兑,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

这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和王伯当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李密走到稠桑驿这个地方时,突然接到李渊的召唤。李密十分害怕,决定叛变。王伯当极力劝阻,但李密不听,最终被唐将盛彦师杀死。

李密带领着瓦岗军在反隋、降隋、降唐的过程中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故事,出现了多次重大的选择错误,李密和瓦岗军从此谢幕,李唐在统一江山的过程中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三、统一步伐

公元618年,尽管李渊建立了唐朝,但是此时的唐朝仅仅占据关中(今陕西)、河东(今山西)一带,全国还存在着大大小小许多割据势力。

从公元618年至624年,唐朝的统一战争共进行了七年之久,共消灭了八大竞争对手,主要包括李世民率军平定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李世民与赵郡王李孝恭、李靖平定萧铣、辅公祏。吴王杜伏威平定李子通、林士弘。太子李建成平定刘黑闼等。李渊制定统一全国采取的策略:先巩固关中,东攻中原,再平江南。

李渊第一个打击对象就是在陇西的西秦霸王薛举。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六月,李渊一方面向盘据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李轨修好。另一方面派李世民率军攻打薛举。

八月,薛举病死,他的儿子薛仁杲即位。两军在浅水原交战,李世民抓住对方的疲惫,前后夹攻,俘虏了薛仁杲,唐军占领了陇西。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初,河西凉王李轨被唐朝派去的凉州土豪安兴贵所擒,带到长安斩首,李轨政权败亡,第二个对手被消灭。

李渊接下来要对付第三个对手:在山西北部的刘武周。

当年三月,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打败了留守太原的李元吉和晋阳的裴寂,李元吉连夜带着妻儿逃往长安。山西大部地区归刘武周统辖,唐朝在黄河东岸只剩晋西南一隅之地,关中受到极大震动。

唐高祖李渊听到消息后惊慌失措,颁发了“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的手敕。李世民请命:“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

李世民领兵出征,与宋金刚部队僵持五个月之久。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四月,李世民趁宋金刚军粮匮乏,向北撤退的时机,全力追击。在吕州(今山西霍县)、介休(今山西境内)一带,打败宋金刚。在这次战役中,尉迟敬德投降了李世民。尉迟敬德在今后李世民军中发挥很大作用,比如参与玄武门之变等,后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宋金刚和刘武周一起逃往突厥,后被突厥杀死。唐军完全占领了山西地区,巩固了关中根据地,扫除了进兵关东的障碍,进而统一北方。

公元620年七月,李世民带着屈突通等大将进攻王世充所在的郑国,前一年王世充在洛阳称帝。

差不都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洛阳周围郡县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阳成了一座孤城。眼看局势不利,王世充亲自出面向李世民求和,双方在洛阳城外隔着洛水谈判。

王世充向李世民喊到:“你称帝关中,我称霸河南,你我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来攻击我们。”

李世民:“四海之内都仰慕皇上的教化,你却我行我素。”

王世充:“我们休兵讲和,不是很好吗?”

李世民:“我们是来打洛阳,又不是来打你。”

谈判就此破裂,战争成了解决的唯一方式。这时王世充已失去了独自对抗唐军的能力,只能坚守洛阳,只守不攻。同时派出使者向窦建德求援。

窦建德和王世充的关系是敌非友,之前王世充侵占了窦建德的黎阳,窦建德攻陷了王世充的殷州,从此郑、夏两国交恶。

但是这次窦建德很有大局观,窦建德认为目前唐、郑、夏呈三足鼎立之势,夏与郑可谓存亡齿寒。

于是窦建德同意救援王世充,窦建德给秦王李世民写信,请唐军退至潼关,将所攻占的郑国土地归还,就重修于好,不然就别怪我不客气。

李世民没有同意。把大军分成两路:一路由屈突通等人协助齐王李元吉围攻洛阳。一路由自己带领李绩、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赶赴武牢(今河南荥阳市),掐断窦建德前进的咽喉。

公元621年五月,窦建德在虎牢受阻不能前进,停留了一个多月。打了几仗都未能取胜,将士们人心思归。

唐军趁窦建德军队疲惫之时,发起总攻,窦建德被抓住。窦建德说:“别杀我,我是夏王,献上我可以使你们得到富贵荣华。”

李世民斥责窦建德到:“我们讨伐王世充,与你有什么相干,竟跑到你的领土之外,来与我们交战!”

窦建德:“现在我不自己来,恐怕以后还得烦您远途去攻取。”

哈哈,这对话真的非常有趣。

虎牢一战,唐军取得全面胜利。反观洛阳这边,王世充派单雄信和齐王李元吉作战,也是被打败。王世充看到窦建德被抓,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单雄信等十多名罪行特别严重的王世充党羽在洛河岸边被处死。至此李世民一举消灭了窦、王两大劲敌。这是李渊统一过程中消灭的第四、第五两个劲敌。

公元621年七月,李世民回到长安,将王世充、窦建德交给李渊。李渊历数他们的罪行。王世充回答:“按照我的罪过,实在是死有余辜,但您的爱子秦王曾许诺不杀我。”

李渊释放了他,但不久就被仇人独孤修德杀死。独孤修德父亲独孤机原来在王世充的部下当差,在武德二年正月企图降唐,被王世充所杀,现在正报了杀父之仇。

在攻打王世充的同时,公元621年李渊派李孝恭、李靖出兵四川,攻打两湖萧铣,第六个劲敌萧铣投降被杀。

窦建德死后,原来的部下刘黑闼于公元621年七月起兵反唐,自号汉东王。李渊派李世民前来讨伐,次年三月李世民在洺水(今邢台市秦王湖一带)驻扎。

刘黑闼多次挑战,李世民均坚持不应战,避其锋芒。同时另派奇兵断其粮道,双方相持六十余日。

李世民料到刘黑闼粮草已尽,必来决战,命人在洺水上游筑堰截断河水。三月,刘黑闼果然率两万步骑兵南渡洺水。双方战斗从中午持续到黄昏,刘黑闼军大溃,逃入突厥。

洺水之战中,李世民军中罗士信在战争中牺牲。

公元622年六月,刘黑闼借得突厥兵东山再起,侵犯山东。当年十二月,李渊派太子李建成带兵征讨,刘黑闼落败。逃到饶阳(今河北饶阳)时,被当地刺史杀死。李渊顺利的消灭了第七个劲敌。

现在还有一股主要的割据势力,也就是李渊眼中的第八个劲敌:在江淮地区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队,这里又有一段降唐、叛唐的故事。

公元620年九月,杜伏威宣布归降唐朝,李渊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地位很高。

当初杜伏威与辅公祏关系很要好,辅公祏年纪大,杜伏威像对兄长一样对他,军中称辅公祏为伯父。后来,杜伏威逐渐猜忌辅公祏,任命自己的养子阚棱为左将军,王雄诞为右将军,暗中解除了辅公祏的兵权。

公元623年,杜伏威要去朝廷当官,命辅公祏留守丹杨,王雄诞作为副手但掌握兵权。杜伏威悄悄告诉王雄诞:“我到长安,一定要提防辅公祏叛变。”

辅公祏听到消息后,觉得这是对他的不信任,趁机除死了王雄诞,夺取了兵权。当年八月,辅公祏在丹阳称帝,国号宋。

李渊命李孝恭、李靖率诸将水陆并进,以征讨辅公祏。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三月,辅公祏战败而死,江南全部平定。

消灭了这八个劲敌,唐朝除了朔方梁师都依靠突厥势力未平定,基本统一全国。李渊执政总共九年时间,其中七年时间就用在统一全国上。

四、历史难题

李渊反隋建唐的过程中,靠的就是父子、兄弟齐心,毕竟他们日后打下来的江山,说到底也属于他们李家父子。但现在江山已经打下来了,他们作为皇子可没那么淡定,心态和此前就完全不一样。

每个朝代皇位继承问题几乎都会发生流血事件。李渊对待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处理妥当,有些时候显得优柔寡断。随着他们各自势力的壮大,更多的是无能为力。在关键的节点,李渊又反复无常,经常食言。总之在皇位问题上,李渊要负很大的责任。

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性格各异。史书上记载“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灵机果断,不拘小节。”李元吉“猜鸷好兵。”李建成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

李世民出生的时候,史书上开始渲染他的光环,据说当时有两条龙在馆门之外游戏,三天以后才飞走。

李世民四岁的时候,有善于面向的人过来看了李渊的三个孩子,看到李世民时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明。”后来,李渊就给这儿子取名“世民”,寓意“济世安民”。

皇位争夺战主要看三方面:一看身份。看你是不是嫡长子,这是先天条件,会让你处于主动还是被动状态。二看德才。这是能力条件。具备一定能力,取得一定成绩,得到父皇的喜爱和赏识。三看团队。要有核心策划团队,这是后天努力条件,这个团队要有威望,最好还是父皇的倚重大臣。

首先身份上,李建成是嫡长子,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时被确为太子,所以就占据着主动优势。李世民是次子。

其次德才上,李建成主要成绩:大业十三年攻取西河、霍邑;守住潼关,打败屈突通;大业十四年任东讨元帅,带领李世民等人攻打洛阳;武德年间剿灭司竹祝山海、讨伐稽胡;剿灭河北刘黑闼,平定山东;防备突厥。

李世民主要成绩:鼓动李渊太原起兵;大业十三年跟随李建成平定西河;跟随李渊、李建成攻克霍邑;策应李渊、李建成攻取长安;武德年间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

不难看出,李世民的战功更显著,带兵更能独挡一面。当然李建成作为太子也不可能事必躬亲,这也情有可原。

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先后被封为司徒、尚书令、中书令。最后实在没什么职务再封,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他,位列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且拥有众多支持者。

最后团队上。围绕着东宫、秦王府、齐王府,逐渐形成三个政治军事集团。李建成的东宫主要有魏徵、裴寂、王珪、薛万彻等人。这个阵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属于关陇贵族集团,背后都有一定的家族力量。隋朝灭亡,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隋炀帝好大喜功,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分道扬镳。

李世民的秦王府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段志玄、尉迟敬德、侯君集、秦叔宝、程知节等人。这些人共同的特征:多数出生于草根,能征善战,一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

这些人当中,长孙无忌是隋朝名将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长孙皇后的哥哥,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后来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房玄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史上称为“前有房杜,后有姚宋。”房杜指的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这么认为,“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房玄龄和杜如晦耳。”因为每一次打仗取胜,其它人都求女人珍珠财宝,房玄龄却先为秦王收人才。“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不仅如此,秦王府还开设文学馆来吸纳四方有才学的人,其中有房玄龄、杜如晦在内的“十八学士”,这些人提供了很大的政治参谋作用。

这三方面比较下来,李建成占据先天优势,在明。李世民积蓄力量,在暗。一场兄弟之间的较量在所难免。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是什么时候开始?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认为他们是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太子詹事李纲规劝李建成“不宜听受邪言,妄生猜忌。”

到李世民平定关东以后,二人的矛盾就更一步加深。河北刘黑闼再度起兵时,王珪和魏徵就提醒李建成要出去建功立业,树立威望,稳定太子地位。“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于是才有了李建成带兵征讨刘黑闼。

在皇位争夺中,李渊的四子李元吉一直站在了大哥李建成这边。有一次,李元吉劝说李建成:“我应该为哥哥亲手将李世民杀了。”

李元吉暗中埋伏杀手,等李世民到李元吉府邸时,就准备刺杀李世民。但李建成心慈手软,顾虑太多,及时的制止了他。不然就没有后面的事情。

接下来连续爆发了三次事件,导致太子之争越演越烈。

一是“杨文干事件”。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六月,李渊去仁智宫避暑,让李世民、李元吉陪同,李建成留守京师。

李渊突然得到密报,太子李建成暗通庆州都督杨文干,正筹集军械谋反。李渊十分恼火,通知李建成到仁智宫来问话。

李建成接到父皇召见十分担心,也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去。要么乘势起兵干就完了,要么就前往请罪。李建成考虑眼下时机不成熟,还是选择去见父皇。

李建成到了仁智宫,就向父皇跪地磕头,说明冤屈。李渊二话不说把他监禁起来,同时派宇文颖去叫杨文干到仁智宫。

杨文干曾在李建成的东宫担任宿卫,暗中确实帮助过李建成招募士兵,但主动带头造反应该没有。杨文干接到李渊的召唤后,现在是不得不反。

李渊单独叫来李世民,这次对话影响重大,指点了李世民。

李渊问:“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李世民:“杨文干居然会干这勾当的事,难以想象。这事情并非这么简单,背后一定有幕后黑手。当务之急是要派人前去征讨。”

李渊:“此事非同小事,事关李建成,甚至会涉及到很多人。朕打算派你亲自前往处理。事成之后立你为太子,封李建成为蜀王。你大哥要是能听你话,你就饶他一命;要是不听你话,你再抓他。”

李世民奉旨领命出征,但不久杨文干就被自己的属下杀死。李建成因为李元吉还有嫔妃、大臣的轮番求情,李渊放了他一马,但确实动摇了他太子的地位。

杨文干事件完结后,李渊并没有向李世民兑现自己之前许下的承诺,这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二是“狩猎事件”。公元624年,李渊在京城南面设场围猎,让三个儿子骑马射猎,角逐胜负。李建成有一匹膘肥体壮的胡马,但就是容易摔倒,李建成把这匹马赏赐给李世民。

李世民骑着胡马追鹿,不一会儿就跌倒,这样反反复复。李世民对宇文士及说:“他打算借助这匹胡马害我,但人的生死自有命运决定,就凭他们能够伤害到我?”

这话被李建成听到以后,到李渊面前就变味了:“秦王自称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让我去做天下的主宰,怎么会白白死去!”

李渊把他们兄弟三人都叫过来,责备李世民:“谁是天子,你谋求帝位之心,怎么这般急切!”

李世民摘掉王冠:“冤枉啊,请父皇明察。”

这种事情很难分清有没有讲过,口说无凭,很快就不了了知。但是兄弟之间的矛盾是非常明显。

三是“投毒事件”。公元626年某一天晚上,李建成叫来李世民一同喝酒。李建成暗中在酒中下了毒,李世民喝完后突然心痛,吐血数升。之后让人扶回到西宫。

李渊赶紧来到西宫看望,斥责李建成:“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

李建成退下后,李渊单独对李世民说:“你率先提出反隋,在平定天下的功劳中最大。我打算立你为继承人,但你坚决反对。我也不忍心剥夺建成的太子地位。你们兄弟二人很难长期相处,我让你到洛阳定居,陕州以东全部由你管理,还要给你竖天子的旌旗。”

李世民:“儿臣不想远离父皇。”

李渊:“天下全是一家,东都和西都非常近。”

李世民实在找不到其他拒绝的办法,等到身体好了以后,就只好去。

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父皇的这决定不行:“如果秦王到了洛阳,拥有了土地与军队,我们便再也不能控制他。”

李建成赶紧跑到父皇李渊那里,告诉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李渊被这两个儿子说动,又改变了主意,李世民也就没去成。

这个“投毒事件”非常蹊跷,疑点重重。第一,李世民为什么敢于去喝酒?第二,李建成设了毒酒,竟然又没有毒死李世民?第三,李渊仅仅是口头责怪李建成?

显然,经过“杨文干事件”“狩猎事件”“投毒事件”三个事情之后,李世民和他的阵营应该再也坐不住了,一场兄弟间的战争在所难免。

五、玄武之殇

李建成和李世民关于太子之位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李元吉甚至当面建议父皇要除掉李世民,理由是李世民平定洛阳的时候,散发财物来笼络感情,还违抗父皇的命令。李渊觉得这是胡扯,没有同意。

李建成和李元吉把目标先对准了秦王府的尉迟敬德。

办法一:贿赂。用许多财宝来诱惑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没有答应。

办法二:刺杀。安排刺客行刺,没想到刺客进入院内,始终不敢进入他的房间,因为尉迟敬德的武力太强,这招又没有成功。

办法三:污蔑。李元吉到父皇面前诋毁尉迟敬德,这招起作用,尉迟敬德被关到监狱审讯,经过李世民的再三请求,才保住尉迟敬德的性命。

与此同时,李建成开始对秦王府中程知节、段志玄、房玄龄、杜如晦等进行打击,导致了房玄龄、杜如晦遭到流放,但这二位暗中躲藏,并没有离开长安。

秦王府中的人已经感觉出了杀气。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绝大多数的人意见基本是一致:要通过武力夺取政权。

当然秦王府还有两个重要人物李靖、李绩,他们既不站队,也不表态,没有参与到兄弟祸乱当中。

此时爆发了一个关键事件:突厥入侵,这成为了导火索。

李渊让李元吉担任统帅,李元吉趁机请求让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人与自己一同前往。意图很显现,就是想支解秦王身边的力量。没想到这消息被底下的王晊通风报信给了李世民。李世民赶紧召集底下商量应对之策。

“必须要在这个事之前把他们给解决了。”长孙无忌斩钉截铁的说。

“骨肉相残,古今大恶。”李世民回答道。

“这是上天的旨意,你要对的起整个社稷江山。如果再不反馈,我们是不想再待在你身边任人宰割。”尉迟敬德劝说到。

“容我再想想。”李世民陷入思考当中。

“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我们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一声令下。”尉迟敬德继续说到。

李世民还是没有想定,又叫了一些人,再听听意见。

李世民让张公谨进来占卜一卦,这可能是李世民心理的最后一条枷锁。

张公谨进来把东西一扔:“占卜的目的是解决疑难问题,这个事情并不疑难,难道占卜结果不吉利就不行动。”

见大家都这么说,李世民说:“那就干吧。”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三,这一天又出现了重大天气现象,金星在秦地的上空划过,这是秦王应该拥有天下的预兆。

此时,李渊把李世民叫来。李世民正好有重要的事情来报:“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妃嫔有淫乱的行为,而且现在他们还想杀我,说是为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

李渊听完以后十分吃惊,明天让他们两个来见我。

这段对话不巧被张婕妤听到,她急急忙忙的转告了李建成。李建成找来了李元吉商议,李元吉:“我们要谎称有病,不去入朝来观察形势。”

李建成:“不不不,军备的防备已经非常严密。我们要亲自去打探消息,难道还怕他李世民不成。”如果这个时候李建成要是听从李元吉的话,玄武门之变或许要推迟几天。

六月初四早上,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早早的安排好士兵埋伏在玄武门。

玄武门位于太极宫的北门,是皇帝办公、生活的地方。古代用四组动物来表示天空中四大方位(东西南北),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谁控制了玄武门,谁就能占领太极宫。

谁占领了太极宫,谁就能控制李渊。

谁能控制李渊,谁就得到了天下。

由于玄武门的重要性,在唐初由南衙兵和北门兵共同守卫。此时一共有三位大将守护,分别是云麾将军敬君弘,南衙兵中郎将吕世衡,常驻玄武门的监门将军常何。其实这几位当时已经被李世民给摆平。

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后,史书《资治通鉴》原文这样写道: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简单说就是李世民用箭射死李建成,尉迟敬德杀死了李元吉,东宫和齐王府的人落荒而逃。

这个时候唐高祖李渊在干嘛?史书上记载“上方泛舟海池。”李渊正心情很愉悦的在海池湖乘船游玩。

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前去保护皇上,李渊看到尉迟敬德非常震惊,发出一问:“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因为太子和齐王造反,秦王派兵除掉了他们。秦王担心陛下安危,派我来保护皇上。”尉迟敬德回答到。

“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李渊对大臣说。

“秦王的功劳遍及全国,得民心。陛下可将他立为太子,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萧瑀、陈叔达建议到。

这时候李渊其实已经没有选择余地,倒也聪明,“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尉迟敬德继续奏报:“秦王和叛贼还在外面厮杀,请皇上下令让他们不要再打。”

李渊准许。

李渊看到李世民过来,并没有怪罪于他,反而对他说:“这些日子,差点听了别人的误导。”李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这估计是李世民的真情流露,骨肉相残,为之痛心。

玄武门事件到此结束,但让人产生疑惑的是事发时李渊是不是已经被李世民控制。

控制李渊难不难,不难。因为此时朝中李渊已经没有任何势力。李渊清楚知道,他在湖上见到谁,意味这一方最终已经获胜。

斩草要除根,李唐皇族的流血还得继续发生。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杀死,李世民也背上“弑兄、杀弟、逼父、屠侄”的罪名。

六月初七,李渊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

不久,秦府这些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人得到封赏:其中高士廉担任侍中,房玄龄担任中书令,萧瑀担任左仆射,长孙无忌担任礼部尚书,杜如晦担任兵部尚书,秦叔宝担任左卫大将军,程知节担任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担任右武侯大将军,宇文化及担任中书令,封德彝担任右仆射,杜淹担任御史大夫。

大唐的历史即将在李世民的手中翻开崭新的一页,迎来了历史上无比辉煌、被后人歌颂的“贞观之治”。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