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穿越历史 开局从纨绔开始
第五十九章 是蠢还是坏?
作者:明易君本章字数:3051更新时间:2021-06-27 13:18:14

这信件的内容也就罢了,写信的口气实在是奴颜婢膝,无耻至极!简直是恨不得将那位南晋的中山王捧上天去!

在南晋的中山王面前,一口一个“臣”的自称也就罢了,话里话外不但夸对方有不世之材、凌云之志,将大周的朝政贬低地一文不值,还自言就算托庇于南晋羽翼下,做一个平头百姓,也胜过做一个大周勋贵。

这样一封信被当朝念出,不但与苏经恒交好的大臣觉得不堪入耳,就连一直与苏经恒不对盘的政敌也咂摸出些不对了。

英国公出身勋贵,纵横朝堂多年,年少时就被时人列为大周三璧之一,是何等心高气傲的人物,对待外邦的态度也向来强硬,谁见他对人这样说话过?

苏经恒听着听着,脸色也有些微沉,饶是知道这封信件是自己儿子的手笔,此时真听到别人读出,安的还是自己的名头,还是觉得有些窝火。

等到小太监将整封信读完,四下里一片寂静,太仆安志业断然开口:“这绝不是英国公写的!”

朝中与苏经恒交好的朝臣也纷纷道:

“我等与英国公同朝为臣十余年,对公爷的为人最是了解,他绝不可能说出如此低三下四的无耻之言!”

“不错!英国公当年领兵被围困,援兵未至,断粮月余,军中将士啃食树皮为生,把方圆二十多里的树皮都吃完了,叛军首领扬言只要英国公归降,不但能保全性命,高官厚禄一样不少,英国公当时回的话,我至今仍在心中时时回忆,以做自省,你们可还记得?”

“大周的街头小儿都口口相传,我们当然记得,国公爷说:当报家国阵上死,苟且存生非男儿!”

“信中那样谄媚的话,就算真是南晋的狗腿子也未必说得出口,何况英国公!”

群臣粥粥,登时不信英国公写出此信的声音压过了原本的质疑。

周大人犹不死心,仍是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插了一句:“说不定苏经恒就是为了迷惑南晋,求南晋为他出兵,才故意如此说话……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声音越说越底,显然是自己心中也没有底了。

这一回,还没等他说完,就已经有人反驳:“什么叫可能?周大人为人定罪,就是靠着一句可能吗?这样的话居然还敢当朝说出?国公爷说得没错,你们这样的就是没脑子!蠢材!”

苏经恒静静地跟在后面加了一句:“他们也许不是蠢,只是坏!”

往日苏经恒没有把柄落在他们手中的时候,虽说朝堂之上也时有争端,但是毕竟还能算是各方利益没有达成一致,大家政见不同,明面上,谁也不会直接触犯苏经恒的虎须。

今日之事,苏经恒算是看得清清楚楚,这些人早已不满他的处处作对,恨不得置他于死地——从前不曾发动,只不过是没有碰上合适的机会。

但是既然这群人大着胆子,想要对他落井下石,自然就要承受他的怒火,他堂堂的英国公,可从来不是什么好好先生!

苏经恒满面寒霜,盯着以周大人为首,刚才叫嚣着要拿他们治罪,蹦得最欢的那几个大臣,冷声道:

“这封信固然是毫无下限,谄媚已极,我却只说一处,最后拜谒中山王的那一句,说的究竟是什么浑话?!”

“殿下仁厚,臣请父事之??!”

“我父云朗公,乃是当世大儒,号称天文地理,算术经易,诸子百家无一不精,当年号称天下文宗之首,定国安邦之臣,天下有几人能望其项背?虽然家父早已作古,我苏经恒亦是秉承庭训,从不敢忘却先人之言,他宗显堂算是个什么东西,私德不修之人,我还要以父礼相待?!”

“这话别说写在信里,就算是想一想,都是滑天下之大稽!”

苏经恒这一番话说出来,众人更是了然于胸了,苏经恒之父苏云朗,当年可是一人撑起了大周文坛的半边天,门下弟子无数,号称立德立言立行的半圣,至今还有书院在流传教授他的学说,将之奉为圭臬。

苏经恒有这样一个足以仰望一生的亲父,怎么可能对中山王说出“请父事之”这样的话?那岂不是不仅侮辱了自己,还拉着自己已故的父亲一起受此羞辱?

就连一心想要抓住此次良机给苏经恒入罪的大臣,此时也说不出话来了。

周大人看着眼前的形势,知道对自己这方已然全然无利,此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倒不是自觉得说错话难堪,而是生怕苏经恒看到自己,他刚刚叫嚣最凶,这一回没有扳倒苏经恒,定要被苏经恒视为眼中钉了……南晋这群蠢货,连一封信都伪造不好,简直是没有脑子!

他愤愤地拿刚才苏经恒骂他们的话,直接扣到了南晋人头上,在他看来,既然证据是假的,又是从宗庆元府里搜出来的,那就必然是南晋人想要构陷苏经恒无疑了。

与他同样想法的朝臣不在少数,苏经恒对待外邦的态度一向强硬,对南晋这个老对手也一向没什么好脸色,被南晋视为眼中钉,随手栽上一赃,似乎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

苏经恒在众人的目光下,取下托盘中的其他信件,展开其中一封,正是太仆安志业的那封“罪证”,字体是安志业擅长的柳体,锋芒内敛,不但字体,连不少笔锋细节都与安志业平日书写公文的笔迹甚是相似,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似乎都是安太仆的亲笔信件。

苏经恒展开信件,亲自读出来:“谨拜大晋皇帝陛下:外臣安志业久慕天朝……”

一封信件读完,众臣都不明白苏经恒是什么意思,苏经恒指着信件中的两处:“我尚书府与安太仆常有公文往来,对他的用典用句的习惯极为熟悉,安太仆是先帝在世时高中进士,那时朝中盛行宫词,安太仆虽不善此道,但是难免为之影响,因此我常在他的书信中看到“嚱”字结尾。自陛下即位以来,奉行经世致用的实用之道,宫词不再盛行,但那时的老臣却将这样的习惯延续了下来——可是这封信中,明明有几处嗟叹之处,都是用“矣”做结,根本与安太仆平日习惯全然不同,怎么可能是安太仆的亲笔?”

“还有张侍中,他是北方人,为人直爽豪迈,但是书写之时,却有个与他平日为人截然不同的小习惯,总爱用毛笔在砚台上不停润笔,因此他笔下的信件,字体都是较为尖细,从不出现粗笔,但这一封信,少说有四五处笔迹变粗,显然模仿之人只顾着笔迹相似,没有想到张侍中的这个小习惯。”

苏经恒一封封将信件展开,将信中可疑之处向众人一一展示,他一针见血,指出书信中与书写人平日习惯绝不相符之处,众人本来并未察觉,可是经他一说,自己一回想,这些书信简直就是漏洞百出,根本不堪作为证物使用。

等苏经恒说完,朝堂上再次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这一回谁都说不出话来了,牵扯了一个他国世子,多位朝中大臣的谋逆案子,原本就因一个书生的私奔风流案牵起,又被有心人放大,在朝中争执不休,本就让人觉得小题大做了。

现在经过苏经恒一番分析,居然是所有的证据,都如同笑话一般,这样的结果,不但支持苏经恒的大臣感到诧异,那些煽风点火的朝臣更是感觉玩了个寂寞,这些证据仿佛化身为一个个巴掌,把他们的脸煽得生疼。

这时,刚刚被逼着当了枪使得陈侍郎适时站了出来,老神在在地道:“刚才周大人要我解说大周律法,不错,书信的确可以作为证据定罪,但在太祖亲自核定的《刑名守则》中,亦有言道:书信为证物时,除却核验笔迹、书写习惯、用印规则之外,还当从信件之身份、语气、用典,乃至信纸、油墨等习惯,核验是否为涉案人亲笔,才可做证据之用。这些书信,似乎毛病可不少,本官以为要做为各位大人勾结外邦的证据,实在太过牵强,周大人以为呢?”

周大人还没有来得及回话,就被苏经恒抢过了话头:“周大人不要你以为,只要他以为,陈大人刚才不见他落井下石的样子吗?周大人为了给我等定罪,急得已然前言不搭后语,都不能自圆其说了。当着陛下和众位同僚的面,我倒是想问周大人一句:您究竟是真蠢,还是真坏?!”

苏经恒向来不是咄咄逼人之人,他对待朝政的态度虽与周大人等人不同,双方也不时发生争执,但苏经恒向来很有分寸,就算有争端也是停留在朝堂之上,私底下见了面,对他们也算以礼相待,但今日这位好脾气的国公,竟是如此丝毫不给颜面地质问周大人,是蠢还是坏?

蠢,就是毫无头脑,不配立身朝廷为官,坏,则是品性不端,不配为人!哪一个,都不啻于指着周大人的鼻子骂!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