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天启帝
第二十三章 天启皇帝(三)
作者:井底之冰本章字数:5925更新时间:2019-03-02 13:58:46

第二十三章 天启皇帝(三)

王安将诏书交给翰林官,翰林官们盖上大印,再由鸿胪寺掌管礼仪典仪的官员在奉天殿内向文武百官宣读,然后百官山呼万岁,至此,登基大典最重要的环节结束。然后这名鸿胪寺的官员将朱由校的登基诏书放到殿外事先准备好的云撵上,抬到承天门外,向天下臣民宣告,宣告完毕以后,朱由校才算正式登基,拥有了最高的合法性。不过,那已经是鸿胪寺官员的事情了,跟朱由校以及文武百官再无关系。

高坐在龙椅之上,朱由校志得意满的盯着匍匐在地的群臣,他朗声开口道:“颁诏!”闻言,王安跪倒在地,摸出纸笔。

朱由校道:“朕登基了,很开心,大赦天下,钦此。”

闻言,王安懵逼了,他执笔的手微微颤抖,面部肌肉疯狂的抽搐。

群臣也都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纷纷涨红了脸,想笑而又不敢笑。毕竟是登基大典啊,这若是一不留神笑出声来,少不了被按上一个“君前失仪”的大帽子。

只有赵*南星、杨涟、左光斗等人丝毫没有感到滑稽,而是出奇的愤怒,气冲斗牛的愤怒!这也算诏书?这老朱家的皇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连写诏书的文化水平也没了?

什么叫你很开心?

就不能说“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而今四海咸服,万国来朝,随上承天命,下顺民心,颁诏大赦,以鼓天下兆民士气,以摄四海蛮夷武力云云。”

朱由校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他跟朱常洛一样,久居深宫,又因国本之争,耽误了学业,很长时间之内,都没有机会出阁读书,所以说用大白话写诏书怎么了?当年朱元璋不也是个放牛娃?他文化水平也不行啊,不一样下大白话诏书?

见群臣似乎在嘲笑自己的文学功底,朱由校轻咳两声,大言不惭的解释道:“朕闻太祖皇帝当年也常常用大白话下诏。毕竟老百姓们都没读过几本书,文邹邹的一部诏书颁行天下,他们也读不明白,悟不透彻,白白浪费朕的口水。大白话好啊,大白话妙!用大白话写诏书,朕就可以直接跟老百姓交流了,这叫心贴心,多好,多接地气?”

经他这么一解释,赵*南星等人的鼻子差点儿没给气歪,得,咱们的小皇帝还挺有歪理,走着瞧吧,大明朝非毁在这么一个文盲皇帝手中不可!自诩忠诚正直的臣子们纷纷咬牙切齿,心里都琢磨着要早点儿给小皇帝找个经筵老师,好好给他上上课了。

不过仔细想想,朱由校的话的确令文臣们没法辩驳,其一,朱由校扯出了朱重八这张老虎皮,说你们瞧,我的太太太爷爷就是这么干的,而且干的还不错,你们凭什么指责我?其二,朱由校还说了,用大白话颁诏,老百姓能听懂,还什么心贴心,怪肉麻的。

唉,不过就是一个大赦天下的诏书罢了,随他去吧,反正新帝登基,大赦天下也是成例,没甚么好辩驳的。赵*南星摇了摇头,按下了跃跃欲试的杨涟、左光斗等人。

颁布了走马上任以来的第一道诏书后,朱由校还觉得不过瘾,接踵而至的便颁布了第二道,“朕登基了,手底下缺人手,听说叶向高是个忠厚长者,速速将他请到宫里来,兼任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钦此。”

这个叶向高乃是万历朝的首辅,在大明朝野上下拥有着极高的声望,他不是东林党,因为他老人家春风得意的时候东林党还没登上历史舞台呢。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叶向高至少是同情东林党,亲东林的一号老牌政治家。

事实上,当朱常洛登基以后,便在东林党人的鼓动下,下诏请叶向高复起,不过叶向高接到诏书以后,还没赶到京师,朱常洛就纵欲过度,翘辫子了。

现在朱由校旧事重提,照旧提拔了叶向高,算是卖了东林党一个面子,向天下表明自己愿意继承朱常洛的遗志,秉持着朱常洛的政治理念,继续倚重东林党这个集团。既安抚了因骆思恭一事变成惊弓之鸟的东林党人,又扯过朱常洛这张大旗,重申了自己的合法性,可谓是一石多鸟。

见新皇帝这么说了,群臣立马被东林党人带了一波节奏,山呼万岁,皇上英明之类的马屁成吨的嘟噜出来。

朱由校见状,趁着东林党人高兴劲还没有过去,连忙颁布了第三道、第四道诏令:

“朕登基了,缺个老师,着令徐光启入京,加太傅衔,入经筵,钦此。”

“朕登基了,觉得辽东战事吃紧,听说萨尔浒之战的败兵败将杨镐跟李如柏还活着,着令两人即可赴京面圣,朕想当面咨询他们有关辽东战局的事情,钦此。”

随着这两道诏令下达,东林党人面色逐渐变得诡异。

赵*南星心说,好嘛,你丫的倒是有自知之明,总算是晓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够,怕丢人现眼,想找个老师,上进一下子。可是没人不让你找老师,可是你这个老师为什么不找俺们东林党人呢?普天之下,还有比俺们东林党做学问更厉害的吗?

徐光启是谁?

没听说过啊?

赵*南星望向身边的几人,大家伙都摇了摇头,说:“这个徐光启估计既不是东林也不是三党,是个低调的小角色,压根没听说过。”

倒是方首辅沉吟两声,答道:“老夫倒是听过他的大名,目前似乎正在天津卫种水稻。”

“在天津种水稻?我没听错吧?”

赵*南星瞪大了眼睛,其余东林党人亦是忍俊不禁,“这个徐光启怕不是个书呆子,北地哪能种的活水稻?”何宗彦耻笑道。

赵*南星垂胸顿足道:“矣,皇帝怎么找了这么一个蠢蛋做太傅?那还了得?”

何宗彦道:“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令老夫费解的是天子为何要召见杨镐跟李如柏这两个丧师辱国的罪人?关心辽东局势,跟我等顾命大臣,朝廷股肱们咨询岂不更好吗?找他们俩算什么?天子莫非是信不过咱们?再说了,杨镐可是个浙党分子啊,难道杨镐在诏狱里给天子上了奏疏?可别让这老小子妖言蛊惑了天子啊,要不然,浙党很有可能借着杨镐的复起死灰复燃。跟浙党有可能东山再起相比,天子找个书呆子做老师就没什么要紧的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阻止杨镐,阻止浙党的人接触天子啊。”

闻言,赵*南星摆出一副醍醐灌顶的表情,急声道:“何阁老说的中肯,一语切中厉害。我等正直忠诚的大臣,在这件事上一定要同心协力,防微杜渐,不能够再给浙党他们一丝一毫翻盘的可能。倘若浙党等奸佞小人卷土重来,势必又会祸乱朝纲,迫害忠良,于国于民都是打不利啊。”话音落下,赵*南星给杨涟、左光斗二人使了个眼色。见状,两个早就“饥渴难耐”的“行走的喷子”立即跳出来,站到了朝堂的正中央。

见杨涟、左光斗二人不如意料的跳出来,朱由校面有愠色的转过头,望向骆思恭。骆思恭见状,连忙走到杨涟跟左光斗身边,睁着一双凶狠的豹目,盯着两人,一副虎视眈眈的模样。岂料,杨、左二人浑然不惧,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拜倒在地。两个人你一言我一句的向朱由校,向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宣杨着杨镐、李如柏两人的累累罪行,总之一句话,这两个人都是大大的奸臣,大大的庸臣,别说用他们了,就是皇帝跟他们接触,都有可能收到他们的蛊惑,给天下黎民酿成大祸云云。

有了杨涟跟左光斗打头阵,东林党人或者趋附在东林党下的文臣武将们纷纷拜倒在地,文化水平高的,就说“自镐用事以来,威令不行,赏罚不信,呢私交而轻南将,则豪杰灰心,怯任,罪而恤典,则英雄短气。”

中等文化水平的就说“镐固庸人,且老矣,治兵年许,无所经理,贪功自用。”

而那些文化水平更在朱由校之下的武将们则说道:“皇上,杨镐跟李如柏就是大大的烂人,撮鸟啊,可不敢亲近他们。以俺们的看法,就是速速将杨、李二人砍了了事,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云云。”

朱由校听着粗鄙武夫们的言语,差点儿没闪到脖子,好嘛,大明国的高级武将勋贵,就都是这么些个货色吗?怪不得被区区东虏吊打。

其实,这倒是朱由校冤枉这帮武将了。武将较之于文臣,在文化水平上的确不高,但也不至于跟市井人物般,满口粗俗的言论。之所以明朝的武将大都给人一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其实是跟明朝整个“以文治武”、“以文压武”的大背景息息相关的。

除了明朝开国那些年跟明末年天下大乱那几年以外,明朝的武将能够做到的最高官位仅仅是“总兵”,一旦打起仗来,朝廷便会派一二文臣过来指挥这个带兵打仗的总兵去平叛,去剿匪,去驱除鞑虏云云。总之,大多数时候,明朝廷对武将的需要仅仅是“敢拼敢打”、“敢打干干”、“悍不畏死”罢了,至于排兵布阵,运筹帷幄之类的动脑子的事情,让文臣来做就可以了。以至于明中后期以来,朝廷武举的科目便删除了文化课的考试(程文)。这个“程文”,其实就是考试武举举子们的兵法韬略。可是因为明朝长期以来重文抑武,武将社会地位低下,有能力的家庭都把孩子往“文曲星”方面发展,只有没能力的家庭,才让孩子到武举科碰碰运气。没能力、没资财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一个熟读兵法的武举举子的,更甚至连让孩子读书识字的本钱都捉襟见肘。

关于这个问题,前文已有交代。在农业社会中,读书考试是一个负担相当重的事情。读书嘛,最好专心致志,假如一个家庭出现了一个读书人,那么便意味着这个家庭将失去一个壮劳力,就少了一份生产(农业社会嘛)。然后还要备置笔墨纸砚,还要上私塾,最可怕的是读书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短时间内压根看不到回报。资质好的十年左右能够依靠恩科出人头地,资质不好的譬如范进同志,可能就要一条道走到黑,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还在考场里混日子。

所以说,明代武将的粗鄙,是文臣士大夫们可以而为之,是一种“制度下”的粗鄙,没文化,而不是明代武将自身的不上进。

朱由校盯着大有“群臣激愤”驾驶的众臣,连忙摆了摆手,道:“朕几时说过见他俩,就是要重用他俩?朕只是关心辽事,像找他俩手谈罢了。此二者虽是败军之将,但毕竟是朝野上下鲜有的精通辽事之人,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再议。”

不必再议?

朱由校话音刚刚落下,赵*南星便站出来打脸道:“陛下关心辽事,本是好事,可为何要找杨、李那般的奸佞小人了解情况?下臣举荐一人,名唤袁应泰者,其才胜过杨镐百倍,胜过熊廷弼十倍!陛下大可将他招之塌下面谈。”

刚说了不必再议,这个赵*南星就跳出来哔哔,他眼里实在是没有朱由校这个皇帝啊,这让朱由校如何不恼,又如何不惊?如何不怒?

“既然袁应泰那么厉害,你为何早不为国举才?非要等到萨尔浒之败?赵卿,莫非你这葫芦里还卖着别的药?”朱由校用心险恶的发问道。

闻言,不止赵*南星,满堂的大臣(除了武将,他们水平太低,压根听不出弦外之音)都是面色大变。

是啊,既然你赵*南星觉得袁应泰那么厉害,为什么不早早替国家举荐他出来做事,何至于等到萨尔浒之战后又跳出来?

你是和居心?

赵*南星被问的冷汗都下来了,他本就不善言辞,是个能够耐住寂寞,专心做学问的老学究式的人物,让他在东林书院当当教书匠,呼朋唤友小聚一场,抨击朝政倒还罢了。若是玩弄阴谋诡计,巧舌如簧,无理横三分这般泼皮无赖的勾当,却是万万不能胜任。

赵*南星支支吾吾的嚷道:“那会儿...这个...那会儿老臣官职低微,生怕神宗皇帝不允,也就没多嘴......”

这话倒是恳切,毕竟那会儿神宗皇帝打击东林党,重用的都是浙党、楚党之类的文臣武将。

不过朱由校却不领情,他冷冷的嚷道:“古来圣贤尝曰:位卑未敢忘忧国。赵卿,亏得你们还常常拿圣贤、君子标榜己身。今日看来,想是夸大其词,沽君卖直了些吧?”

赵*南星面如死灰,连忙跪倒在地,口称死罪。

见状,赵*南星的党羽们纷纷替他求情,特别是“铁齿铜牙”的杨涟、左光斗二人,言辞尤为恳切激烈。朱由校面色难堪,他知道现在朝野上下都是东林的人,如若自己当真抓着赵*南星的小辫不放,恐怕到时候大家一拍两散,谁都落不得好。东林党的势力太大了,朱由校现在的政治资源还远远不足以对抗,否则,他也不会下诏继续启用叶向高了。

朱由校摆了摆手,喝道:“奉天殿不是菜市口,如此闹哄哄的,整合体统?赵卿,既然你如此的推崇这个袁应泰,那便由你来给朕说说,这个袁应泰到底有何奇异之处?”

赵*南星闻言,总算是松了口气,知道皇帝投鼠忌器,不敢继续深究。不过经此一役,他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朱由校的手腕,不敢再拿朱由校年纪小,而轻视他。赵*南星恭敬的回答道:“袁应泰于万历二十三年中进士,授临漳知县,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民得其利者不知凡几。迁工部主事,起河南右参政,官至兵部侍郎。今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春巡抚辽东。今年以来,东虏屡次兴兵攻边,袁应泰加紧练兵并修备武器,关外所需粮草、火药之类都能及时供应,深受经略熊廷弼信赖。 是个精明能干,值得托付辽事的能臣贤臣啊,陛下!”

朱由校点了点头,赵*南星的禀告基本上跟骆养性给他的报告无二。朱由校自己也对这个袁应泰做过评价:能臣也。至少他比现在泛滥朝野的嘴炮党强多了。一者:袁应泰勉强算是技术官僚,懂得兴修河堤;二者袁应泰负责后勤的确有两把刷子。

至于领兵打仗嘛......

朱由校不好说,毕竟,从他为官二十多年的履历中看,似乎从没有担任过任何经略武事兵事的职务,也就是说他从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

沉默半晌后,朱由校道:“辽事吃紧,半点儿不能离了袁应泰这样的股肱大臣。为了能让朕了解辽事,便令袁应泰离开那么重要岗位进京面圣,得不偿失啊。”此话一出,算是彻底封堵住了东林党人的口。不过为了安抚东林党人,朱由校还补充了一句,“诸卿尽管放心,朕向来赏罚分明,杨镐、李如柏二人丧师辱国,罪不可赦,官职一撸到底,再无复起的可能了。朕见他们一面,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最了解辽事,最了解东虏的缘故罢了。常言道:失败是成功的亲娘,想来此二人经历了萨尔浒一败后,定是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便是朕不计前嫌,再次召见他们的原因啊。”

皇帝都拉下脸面,亲自解释到这个份上了,东林党人也就没办法继续撒泼打诨了,只能硬着头皮喊了句皇上英明之类的屁话了事。

又过了会儿,鸿胪寺的官员从承天门宣告新皇帝的诏书归来,登基大典便完成了。群臣便上述更改了新的年号。今年是万历四十八年,可是在这个年份里,一共诞生了三位皇帝,八月以前的皇帝是万历,八月到九月是朱常洛,九月以后是刚登基的朱由校。

群臣们给出的法子是今年八月以前仍旧归万历皇帝所有,但是八月以后至今年年底,属于朱常洛,为“泰昌元年”,不过这个年份只有八月到十二月,仅仅四个月而已,不足一年。而从明年开始,改元为“天启元年”。

所以说,从今天开始,朱由校这个人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天启帝三个字。因为成为皇帝以后,皇帝的名字是要避讳的,不能再提及,无论是平时讲话还是写字,都不能再出现“朱由校”三个字。本书以后的章节为了避讳,就统统改称天启帝。

天启帝瞥了眼鸿胪寺的官员,心说你来的真不是时候,朕这会儿还有最后一道诏书没有颁布呐。清了清嗓子,天启帝嚷道:“登基大典结束了,不过群臣且住,都别忙着回家的,朕还要更新今天的最后一条动态!王安,颁诏。”

“朕登基了,想娶个媳妇,充实后宫。下诏到应天府寻着一个名唤王珂的姑娘,替朕告诉她,朕看上她了,让她洗白白,等着朕用八抬大轿娶她过门儿,钦此!”

闻言,群臣尽皆哗然失色。

他们都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望着上头端坐着的天启帝。

天啊!

这诏书中怎么尽是污言秽语?

成何体统?

登基第一天,不思励精图治倒也罢了,竟然满脑子想的都是那种龌龊事?

你他娘的忘了你爹是咋死的了吗?

昏君啊!昏君!

真是气死老夫了————

自诩忠君爱国的一帮士大夫们无不在心中悲叹道。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