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武侠 新派武侠 楚汉无双
第六十七章:各扫门前雪
作者:二刀笔本章字数:5094更新时间:2019-02-15 20:00:01

对于刘志京来讲,去年可以说是他生平跌宕起伏的一年,因为陈乘风有意前往乌江镇,而刘志京与陈乘风无意地相识,在陈乘风回京之际,交给了刘志京一封信,让他在三年后带着这封信去往京城。对于这天降鸿运,刘志京心里不喜反悲,这一封信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烫手山芋,如果用得好,那自己讲百尺竿头,用不好那就完全葬送了自己的仕途。

期间,当皇上下旨让各州官员前往清风观的时候,仿佛是天意注定,在泰山脚下,刘志京结识了刚上任兵部尚书的吕兵鸿,三言两语之下,吕兵鸿对于刘志京颇为赏识,对于他在仕途不得志的情况也放下了心上,在回京之后,便破例让刘志京到京任职,为了避嫌,将他安排在了吏部,在吏部担任郎中,官拜五品。

在京城的官场之中,五品官员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妥。说不大,是因为在五品官员之上的官职,少说也有数百个之多,再加上王公贵族,这五品官员就难以入得各位大臣的法眼了。说他不小呢,就是因为刘志京在吏部之内掌握了实权,而且在他担任吏部郎中一职后,能力有目众睹,被时任吏部尚书的徐央名赏识,一心想将他收为心腹,只是碍于刘志京是吕兵鸿介绍而来的,此事只能作罢。

小年夜的宴会,刘志京作为物品官员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但是有了徐央明,这宴会也自然进去了。宴会之上,当皇上宣布立九皇子为太子的消息后,刘志京又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对于吕兵鸿,韩士,刘囍三人之间的关系,刘志京多少是知道一些的,九皇子被立为太子,那么吕兵鸿在朝廷之中势必是失势,这对于刘志京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好的兆头。再说,朝廷之中最忌讳的便是墙头草,两面派,如果此时刘志京选择了倒戈,那么势必会被朝中大臣不齿。

这几日,徐央明已经多次向刘志京示意,希望他能加入自己的阵营,并且向他许诺,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刘志京便会被栽培成下一任的吏部尚书。对于徐央明的好意,刘志京的态度始终模糊不明,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刘志京的手中还有陈乘风的那封信。而且,现在朝廷之中局势动荡,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此时最好的做法便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坐山观虎斗。

今日是大年初一,在来京城的时候,因为还未在京城站稳立足,所以刘志京并未携带家眷。眼瞧着周围的府邸,今日内家家户户放鞭炮,并且不时地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而在刘府内却是冷冷清清,刘志京不禁触景生情,心里有一股说不上的悲凉。

过了正午,刘志京正坐在院中晒太阳,旁边站着从乌江镇赶来的刘孟,对于京城的事,刘志京多多少少地也讲给刘孟了一些,借此想听一听刘孟的建议。

“老爷,鄙人觉得,你虽然是吕尚书推荐进京的,在无形之中,老爷也被冠上了吕字大旗,但是这对知情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荒谬。在吏部之内,老爷可是依靠着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徐尚书的认可。虽说吕尚书是老爷的引路人,将老爷从乌江小镇领到了京城内,可是老爷的指路人却是徐尚书,如果没有徐尚书在吏部之内的大力支持,我想老爷是取不了今日的成就的。所以,鄙人觉得…”对于刘志京的烦恼,刘孟感觉到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将这件事按照自己的理解讲给刘志京听。

“你说的不错,吕尚书对我的知遇之恩犹如再生父母,如果没有他,即使我有陈帝师的书信,到了京城内也是四处碰壁,没人肯收留我这个九品县令。而徐尚书对我的支持也让我没齿难忘,按照以往来说,徐尚书与吕尚书交往匪浅,不应该在此时站到吕尚书的对立面啊?”

“老爷,这其实很容易理解,不是徐尚书要站在吕尚书的对立面,而是他不得不依附大势所趋站在吕尚书的对立面,他也是被逼无奈。吕尚书在朝中如日中天,这势必会引得其他几位尚书心生不满,而当皇上宣布立九皇子为太子的时候,这也是其他几位大臣落井下石的最好时机。如果鄙人所猜不错,早已有人将诋毁吕尚书的奏折送到了尚书房内。”

“按你这么说,吕尚书这一次岂不是四面楚歌,草木皆兵?”

“恐怕情况更为糟糕啊…”

刘孟说完之后,刘志京陷入了沉思,起身在院中踱步,刘孟则安静地站在刘志京身旁,不敢去打扰他,如果刘志京再做不出抉择,恐怕徐央明也会对他失了信心。过了许久,刘志京像是做出了决定,重重地出了一口气,然后背对着刘孟说道让他备马…

今日清早,皇上便同阳清散人前往了清风观,因为路途遥远,所以并未带任何随从。众大臣今日也难得休息一天,现在朝中局势风起云涌,使得不少大臣都提心吊胆的,生怕殃及池鱼。

吕府内,少了前几日的喧哗热闹,多了一分沉淀下来的寂静。只不过在今日,吕府内却来了一位贵客,此时正与吕兵鸿在书房交谈,刘囍与韩士都没能进入到那书房内旁听。

“吕大人,这是我夫人从家里带来的茶叶,虽说不属于清明前的嫩叶,但却是存放已有数十年的茶饼,乃是我来京之前,在家中亲自炒好的,保存至今日,喝起来绝不比那清明前的茶叶逊色,还请吕大人品尝之后给出评价。”书房之中,徐央明从袖中拿出一块黄纸包裹住的茶饼,小心地将黄纸揭开,一时之间,书房之内便飘荡着一股令人心旷神怡的浓厚茶香。

“呵呵,徐大人客气了,今日本应是我前去拜访你的。我听闻徐大人好酒,便让女婿从凉州带来了几坛三十多年的阳雪酒,还请徐大人不要嫌弃。”吕兵鸿接过茶饼后心里暗自称赞,随后便起身从火炉上拿来了茶壶,沏了两杯茶,然后又从书桌下的箱子里拿出了还封着黄泥的老酒,放在了桌子上。

“哈哈哈,之前就听人说道凉州的阳雪酒,三碗睡如夜,七碗醉一生,那我倒是要好好品尝一下啦。”徐央明大声笑道,随后便亲自打开了酒坛的泥封,轻轻一闻,徐央明便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心里暗叹,这酒劲儿果然了得。又拿过一个杯子,起身将酒倒入了杯中,只见那酒色泛黄,在杯中起了均匀细腻的泡沫,徐央明拿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便觉得浑身烫如火炭,眼里也有了一些迷糊之色。

“徐大人,此酒味道可好?”吕兵鸿在看到徐央明喝完酒后,也将身前的茶水一饮而尽,随后便朝已经有了二分醉意的徐央明问道。

“哈哈哈,此酒甚好,入口如绵柔,进肚如熊火燃烧,吕大人,这酒你府上还有几坛?可否割爱送予我?”徐央明摇了摇脑袋,尽量使自己清醒一点,望着吕兵鸿一脸笑意地说道。

“徐大人不必客气,这阳春酒,府中还有六坛,都一并送予你啦。”

“那就感谢吕大人割爱啦。这说来也怪,老夫生平喜好喝酒,九州之内的酒虽说没有尝上一个遍,但是各种酒的酿制工序,我也多多少少清楚一点。比如这青州的酒,就要选择上好的小麦,经过数十道工序的筛选,然后才能入酒窖酿制;在比如徐州与扬州的酒,选用的则是大米,酿出来的酒虽说度数不高,但是喝起来却上口不腻;再比如这益州的酒,制酒的水平可以说在九州之内最高了,材料的筛选,工序更为严谨。其他的我就不一一说了,吕大人,为何这九州的酒会有这么多的不同?”

“这原因无非有三,其一,九州地大物博,各州之间的习俗,民生各不相同,酿制的材料也是就地取材;其二,便是这酒没有一个统一,虽说一千多年前,杜康被定为了国酒一直延续至今,但是在那些喜好喝益州之酒或者青州之酒的人眼里,这杜康便不值一提了;其三,就是各州之间的争酒论了,据我所知,每年的六月,便会有一场争酒大会,在大会上各州的人士会竭力吹捧自己的酒。”徐央明话音落毕,吕兵鸿思忖了片刻后回答道。

“吕大人所言极是,刚才吕大人所说三点,是朝中官员的三个病根,更是风剑王朝的通病。如果反观风剑王朝的发展史,便是一副争斗的历史,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千余年,已经病入膏肓。这个情况,你我知道,当今圣上心里更是清楚,所以便有了皇上逼迫齐丞相辞官,然后罢免文贤两阁官员的事情。而吕大人你这次入京,其目的便是来搅一搅这浑水,只不过那些不知情的大臣,还在不停地向吕大人你送投名状,使得皇上不得不暂时削一削吕大人的风头,也借此告诫百官。”徐央明义正言辞地说道,眼中清澈,没有了那酒醉之意。

“徐大人之语,正是老夫心中所想。齐丞相辞官之后,朝中文臣无首,那些平时对齐丞相阳奉阴违的官员,也在私底下蠢蠢欲动。只是不知徐大人可否想过,如果朝中大臣们各自为政,对于王朝社稷建设是十分不好的。现在我失了势,之前投靠我的,或者是想投靠我的,此时不正是要寻找下一个靠山?或者是自扫门前雪,使自己躲开这一场官场上的动荡?”吕兵鸿对于徐央明很是佩服,单单是敢说这一点,就让吕兵鸿自愧不如。

“所以啊,我猜想,过了年,动荡起伏最大的便是吏部了。如果我猜测得不错,今年皇上将会大刀阔斧地对吏部进行改革,之前选拔官员的方式,将会一去不复还咯。说到这里,我想请问一下吕大人,对于刘志京此人怎么看?”

“刘志京现在应该是两难,对于是选择我,还是选择你,今日之内他肯定会拿出主意的。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官员,他做出任何选择,都请徐大人能够给予理解。当然,最好的结果便是我们三人皆大欢喜,能够专心为朝廷做事,不去参与党派之争,这才是皇上希望看到的景象。只不过,以后可要苦了徐大人了,要在明面处与我敌对,又要维持我们私底下的关系,如果换做老夫,老夫可绝对做不到。”对于徐央明说的第一段话,吕兵鸿不予否认,但是却没有回答。而对于给予了希望的刘志京,吕兵鸿虽说有一些心痛,但是为了大局,他的去从无伤大雅。

“吕大人能够这么想,我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时候不早了,府中还有一些事宜要办,我就不多待了。”徐央明起身朝吕兵鸿拱手告辞,今日冒着风险来吕府没有白来,心里有了一个底,也算是开门见山地说了,之后做起事来,也会方便许多。

今日徐央明与吕兵鸿传得都是便衣,临走之前,徐央明还不忘厚着脸皮问吕兵鸿要了剩余的五坛阳雪酒,为了避人耳目,徐央明本想从后门离开,却被吕兵鸿以一句“君子何怕外人谣言”给拦住了。到达前门的时候,正巧有一辆马车停在了吕府前,徐央明并没有因此停留,径直走向了马车,进入车厢到离开,从未看那马车一眼。

此次前来的正是刘志京,这一次,他还是选择了将自己领入京城的吕兵鸿,在吕府待了三个时辰后,被吕兵鸿亲自送了出去。

君子之为,有何而不为?

皇上这一次去清风观的时间只有一天,临近傍晚的时候,同阳清散人从清风观回来。在皇宫之内,大臣们安插的耳目,也将这一情况迅速传出了宫中。只不过那些耳目并未发现,在他们报信的时候,身后始终有一两个人尾随着。

本来决定过了元宵节再回凉州的刘囍与韩士,因为吕兵鸿的一句话,不得不在初二返程。临别之际,吕枝凰与秦粟母女两人抱头痛哭,这一次分别,就不知道下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了,而刘囍与韩士则被吕兵鸿叫到了书房,在书房呆了一刻钟后,两人脸色沉重地离开了,带着吕枝凰以及韩士的未婚娘子萧婵,踏上了回凉州的路。

正月初三,尚书房中,皇上传告六部尚书,经过了一整天的商议之后,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并在凉州与青州境内率先推行新的科举制度,即,之后的科举以省试代替最高的殿试,由各州巡抚以及新成立的学部负责监考。对于朝中的文武大臣,除了各州任职的,其余的都将分到七部之中,由七部尚书统一调遣分配,至于学部的第一任尚书,则是由陈乘风担任,而吕兵鸿与徐央明也在学部中挂了职辅佐陈乘风。最残酷的,便是当大臣过了甲子岁数,便会被会吏部辞去官职,告老还乡。

这一消息,让不少的文武大臣惊心咋舌,按照新的法律,之后学部可以说是七部之中权力最大的,不禁门生遍布四海,而且还能将耳线延伸至其余六部之中。当天晚上这个消息便传遍了朝野,到了第二天,不少文武大臣,借着给陈乘风道贺的借口,纷纷带着礼品前往了陈乘风的寒舍庆祝,带的礼物都是一些古书名画,与陈乘风的雅致相符。

而凉州与青州,在新的科举制度颁布之后,一时间成为了天下学子向往的地方,青州不必多说,历史以来就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读书之乡,青州之内滞留的学子,说是数目过万也一点不夸张。至贫瘠的凉州,也吸引了众多敢于以身试险的学习前去,不管结果如何,总比没试要强,而且金榜题名的机会比起之前的科举,可是高出了很多。

朝廷的风向一直在变,而这一次,似乎也有了定论,那些一直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官员,这一次算是吃了一个闷声大亏,心里所猜想的情况都没有发生,本以为吕兵鸿的势头会过去,谁知他竟又往上挪了一步。最心惊胆怕的便是那些参了吕兵鸿的大臣了,生怕皇上一个不高兴就拿他们治罪,那些被送上去的折子,如果落到了吕兵鸿的手里,他们的仕途可就真的要断送了。

有人喜,有人忧,喜的往往是多数,而忧的仅仅是那几十几百个人。只不过令众人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学部成立的第一天,吕兵鸿和徐央明在宫里大吵了一架,甚至两人要大打出手,幸得陈乘风及时拉开了两人,才使得此事平息了下去。这件事虽然平息了,但是文武大臣们却敲出了一丝端疑:吕兵鸿与徐央明两人不和!

在大臣们蠢蠢欲动的时候,此时徐府与吕府之内,吕兵鸿喝着徐央明送的茶饼,一脸笑道徐央明骂人的功夫可是真的厉害,而徐央明伴着一盘花生米喝着阳春酒,骂道吕兵鸿不会骂人,让自己百般出丑。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