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书籍1175379
第二十八章 剑鸣匣中
作者:新作者WN3PD5本章字数:3810更新时间:2023-03-26 11:09:15

梁朝大将刘鄩打算去偷袭晋阳,但是没有成功,他这个人真的是一步百计,马上调整计划,又打算去偷袭临清,结果再次失败,被周德威给抢先一步化解了。

晋王李存勖得到军报,知道刘鄩现在已经由西返东了,他就带兵进驻博州,跟周德威遥相呼应。周德威一直在追赶刘鄩,一路追到了堂邑,就是现在的山东聊城附近,双方在这又打了一仗,互有死伤。刘鄩移军莘县,他让士兵们在军营周围挖了一圈堑壕固守,还修筑了一条甬道,以便运输粮饷,晋王李存勖也带兵到莘县西边扎了营,双方一天之中交手了几次,也是未分胜负。晋王又分出一支部队,专门去攻打刘鄩修建的甬道,这些人一个个全部手持大刀阔斧,专门用于砍伐甬道两旁的木桩。刘鄩统兵坚守,甬道坏了就修,你砍得快,我修的也不慢。晋军也是无可奈何,只抓了几十个人就回去了。

再说梁朝皇帝朱友贞,他现在觉得刘鄩带着部队在外边呆了这么长时间,啥事也没干成,只是白白浪费军粮,魏州还被晋王捡了现成便宜,收入了囊中,于是就催促刘鄩速战速决。刘鄩知道这事不能急,他把整个战况的前因后果都写了表章奏明皇帝,说这晋军可是劲敌,不能轻视,只有好好训练士卒,等养成了锐气,慢慢的再图进取。

奏章呈上去不久,刘鄩又接到了皇帝的手谕,问他何时才能跟晋军决战,刘鄩很是懊恼,回奏时说了句气话,说:“我现在也没有办法,要是每个人给粮食一千斛,应该就能破贼了。”过去粮食就是钱,古代的官员发工资都是发粮食,他这么一说,意思就是,重赏之下才能有勇夫。

朱有贞这个人的性格平常其实是挺优柔寡断的,但是现在看到这句话也忍耐不住了,他又下了道手谕,说:“将军你屯军在外,要这么多粮食,到底是因为你自己饿呢,还是为了破贼呢?”刘鄩接到这份手谕,不得已召集众将,说:“主上身居宫中,不知军事,他因为年轻,又是刚刚继位,也来谋划军机,还着急想要有所表现。但是敌人兵势强盛,速战对我方必然是不利的,这可怎么办好呢?”他本来指望着大伙帮他出出主意,怎么才能让皇帝不要心急,让他明白心急吃不上热豆腐。不料他手下的众将却齐声说道:“无论胜负,总需一战,旷日持久也不是什么好办法。”刘鄩一听,大失所望,不禁脸上变色,他退下来以后就对身边的亲随说:“主上暗弱,大臣们就知道阿谀奉承,将领们如此骄狂,士卒们懒散,我都不知道我将来会死在哪儿了。”

第二天刘鄩又召集众将,他在每个人面前都放了一器清水,他让大家把水都喝干,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没人敢喝。刘鄩就对众将说:“一器之水尚且难以喝干,滔滔河流,大家想想,能一口喝完吗?”大家这才知道,原来他是想借着水来打比喻,给大伙讲道理,一个个都不敢吭声,偏偏这时候朝廷又有使者来了,催促刘鄩赶快出战,刘鄩于是自选了精兵一万来人,开城出去进攻镇定军的军营。镇定军猝不及防,颇为慌乱,偏偏晋王手下的大将符存审、还有刚刚投降晋王的银枪大将李建及等人赶过来支援。冲断了刘鄩的部队,刘鄩腹背受敌,急忙收兵逃回了营中,一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损失了一千多人,于是决定坚守不出。又派人向皇帝朱友贞详细报告,请求皇帝不要性急。

朱友贞接到报告,依然是半信半疑,他年纪轻轻地遭逢一连串的变故,最后虽然说自己当上了皇帝,但是其实内心虚弱得很,最近一段时间他心中一直隐隐感到不安,估计也是第六感吧,反正不太妙。他的宠妃张氏又突然生了病,病情还很沉重。这个张妃是梁朝功臣张归霸的女儿。张归霸名如其人,也确实是个狠角色,年轻时也是跟着黄巢起义的,黄巢死了以后,张归霸投奔了朱温,打仗屡立奇功,有一次他跟敌人交战的时候,中了敌人的流箭,他立马拔出箭来反射回去,一箭毙敌。它还曾经多次大败李克用和李嗣源的部队,连李克用的爱子落落都被他活捉了。

张归霸的女儿美丽而有才智,就是朱友贞这位张妃,朱友贞非常宠爱她,早就打算册封她为皇后了,张妃说,等皇上祭过了天,改了元,然后我再受册封不迟。朱友贞因为连年战争,一直没有心思改元,所以祭天大礼也一直拖着,等到张妃生了病,朱友贞就立刻册封她为德妃,谁知道白天刚举行了册封之礼,半夜里张妃就去世了。朱友贞非常难过,一连好几天,只觉得自己形神俱疲,天还没黑就睡了,到了夜里,就开始做噩梦,梦到有人前来行刺,一下子就被吓醒了。

这三更半夜的,朱友贞睡不着觉,正在那发呆呢,突然就听到御榻之中有兵刃相交的声音,不禁更加觉得惊讶,仔细一听,那声音原来是从剑匣中发出的。我估计朱友贞是半夜失眠,又操劳过度,开始有幻听了。

朱友贞打开剑匣,取出宝剑,自言自语说:难道真的有什么事儿要发生吗?话音未落,寝殿的门突然就被人推开了,只见一个人持刀而入,前来行刺,这个人万万没想到皇帝不但没睡,而且还手持宝剑,似乎已经有了戒备,急忙转身想逃走,朱友贞抢上一步,挥剑将他刺倒,结果了性命,然后呼叫卫士进来验看尸体,有人认出这是康王朱友孜的门客。

朱友孜就是朱温最小那个儿子,朱温称帝的时候,他的其他儿子都封了王,只有这个小儿子因为年龄太小,所以当时没有封。朱友贞就下令,让卫士立刻去抓朱友孜,朱友孜这时候正在家里等着刺客回报呢,一听有人敲门,他亲自跑去看,结果被宫中卫士顺手给抓了起来,押进了内庭。朱有贞亲自审问,朱友孜无可抵赖,低着头不说话。不过零口供也没啥用,皇帝下令,拉出去斩了。

原来这个朱友孜两只眼睛生有重瞳子,就是一个眼珠上有两个瞳孔,过去认为有重瞳子的人富贵不可限量,所以朱友孜就认为自己有天子相,他就打算杀了哥哥,自己当皇帝,不料弄巧成拙,丢了性命。

第二天早朝,皇帝对租庸使赵岩,还有刚去世的张妃的兄弟张汉鼎、张汉杰说:我差点就见不着你们了。赵岩等人还不知道昨天晚上发生的事呢,经朱友贞一说才了解了情况,于是一起磕头称贺,说:“陛下即位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祭天改元,以致被奸人觊觎,这才生了内变。如果陛下早已祭天,早已改元,应该就不会发生这种事儿了。”朱友贞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于是改乾化五年为贞明元年,又亲自去祭拜天地,下诏大赦天下,然后让另一个妃子郭氏暂时统管六宫,这位郭妃是登州刺史郭归厚的女儿,长得也非常美丽。

朱友孜被杀以后,朱友贞渐渐的就开始疏远宗室了。专宠赵岩和张妃的两个兄弟,有什么事儿都跟他们商量,赵岩等人依仗着皇帝的宠信,贪污、卖官、挑拨离间,什么坏事都干,敬翔、李振这一干旧臣名义上虽然还在主持政务,但是他们的意见往往得不到皇帝的重视,大家都觉得心灰意冷,眼见得朱梁王朝78州就要陆续被别人占了,以后自己恐怕也不能长此安享富贵了。

...........

知识卡片:

本集最后提到的李振,其实是朱温身边一个非常重要的谋士。前面我们说的很多朱温的事,其中都有李振参与谋划。朱温死了以后,李振就不太受重用了,主要是因为他个人能力太强了,所以就受到了新皇帝的猜忌。

李振出生于唐朝的一个大家族,本来是姓安,他的曾祖父叫安抱真,当官曾经当到过司空,安抱真的爷爷是安怀恪,当过陈州司马,安怀恪的爷爷是唐朝中期的名将安修仁,安禄山叛乱的时候,安抱真的哥哥安抱玉一看,我不能跟你个反贼一个姓啊,于是就跟皇帝说,自己想改个姓,皇帝说:“你这个想法很好嘛,那你们家以后就跟我姓得了”。从那以后,他们全家就改姓李了。

李振的爷爷和李振他爹都做过郡太守,所以李振是个妥妥的官七八九代。李振他们家的家庭氛围很好,加上他自己学习也很努力,在同辈当中也是个佼佼者,可是他的运气却差了点,连续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李振灰心丧气之余,对唐朝的官僚制度很失望,这就为他以后建议朱温乱杀唐朝官员埋下了伏笔。

李振考不上公务员,又想在体制里混,那就只剩下参军一条路了,他在军队里混了些年,好容易熬了个官职,朝廷派他去做台州刺史,没想到他还在上任的路上,台州又发生了叛乱,这一下把他的官也给乱没了,他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

李振没办法,只好回家,半路上在汴州遇到了朱温,朱温对他很热情,二话不说,就让他当了自己的幕僚,后来又让他当了郓州节度副使,李振终于当了官,开心极了。

公元900年11月,宦官刘季述囚禁了唐昭宗,把皇太子李裕推出来做了皇帝。然后派自己的养子刘希度到汴州去游说朱温和他们联合,朱温的幕僚都劝他自己做皇帝算了。这时候李振站出来反对了,他跟朱温说:“行正道则大功勋可立!”朱温也觉得这时候还不能登基称帝,容易成为别人的箭靶子,于是就下令逮捕刘季述等人,拥立昭宗复位,这一下,朱温成了正义的化身,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从此对李振也更加器重了。

通过这场政变,朱温也看出来了,宦官掌权在国家体制内实在是没有半点好处,李振就又向他建议,干脆把这些宦官都杀了算了,朱温完全同意,兵荒马乱的也没时间一个一个地甄别,于是就把朝中那些嘴上没毛的全杀了,从此宦官之祸也暂时消除了。

朱温控制了唐朝朝廷,离皇帝的龙椅就只剩下一层窗户纸了,唐朝的大臣就来劝朱温,要做个忠臣。李振太明白老板的心思了,他对朱温说:“这些家伙自命不凡,说自己是什么清流,咱把他们全杀了,然后扔到黄河里,让他们都去当浊流吧。”朱温一听,正合我意啊,就在白马驿把那些自称“衣冠清流”的三十多个人全给杀了,然后真的扔黄河里了。

白马驿事件之后,忠于唐朝朝廷的势力被一扫而光。朱温成了相国,没过几年,自己就登基称帝了。

李振和朱温俩人,单说才干,不说人品,一个是伯乐,一个是千里马,李振建议的大政方针朱温全部采纳,李振的才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朱温一直到死,李振始终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不过等到朱友贞继位以后,李振慢慢也就靠边站了。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