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架空历史 布衣首辅
第二十五章 贼影盗踪
作者:霁雪斋本章字数:3657更新时间:2023-10-21 16:12:02

在李丹看来,在这不稳定的环境里,护卫不仅是家里需要,而且做买卖也少不了武力的加持。

李丹双手抱着后脑勺向椅背上靠去:“如今我可算鱼归江湖,自由自在了。你们放心,三郎脑袋里有的是好主意。

做完货车做轿车,专门卖给有钱人,让他们都高高兴兴掏钱。挣银子不难,有的是机会!”一席话说得夫妇俩眉开眼笑。

“哎,师母,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宋姨娘呢?”李丹突然想起来。

苏四娘这才想起正事,两手一拍道:“真叫若宾(韩安字)说着了,人在六合庵。她出去时身上没带钱钞,只得将钗环首饰当了些。

原想静真观比较熟,又在城外,识得她的人少,便先跑去东边。谁知那些坤道个个都很势利,听说她家情形便不肯收留。

宋姨娘没法只好拖着身子又回城里。还好六合庵的姑子心善收下,不然她都打算去城隍庙,和流民、乞丐们挤一堆了!”

韩安听了叹息,李丹咬牙皱眉。月影着急追问:“那她人呢?她怀着身孕,家里只有两三人知道。”

“姑娘莫急,我见着她时害怕不肯跟我走,后来告诉是陈二姑娘托来寻的。她慢慢信了,要磕头,我可受不起。

不过我和六合庵说好了,大白天的不宜,咱傍晚雇辆车过去,悄悄接她来家,神不知、鬼不觉。”苏四娘得意地歪歪头:“当家的,你说这样可好?”

韩安赶紧点头。李丹说:“那就这样,傍晚你带上月影,她见到月影就更踏实了。”细细地商议后,他看这边事安排得差不多,起身要走。

韩安想留他吃晚饭,李丹告诉说还得去和刘愿升(刘二的兄长)商量干粮的事,回头在他家吃饭,嘱咐他尽快去和陈钢父子说定入股和造车的事情。

“这车造好,凭它的行速和运力我们就不多带干粮也问题不大,反正随时可以补给。”李丹说,又让月影安心在这里住,等庄园修好后躲出城去。

出门时恰好遇见杨大意回来,见他忙打招呼:“李三郎,哪里去?”

李丹拉他到一边将自己要带民夫去万年的事说了下:“我觉着这次矿乱来势汹汹,说不得就会波及到这边。

饶州府(余干隶属饶州府)紧挨着广信府(戈阳、上饶隶属广信府),谁能保没有乱匪流窜呢?

这一路上还真不见得安全,所以想临走前这十天抓紧把这批人训练下,每日申时起让大伙儿练练筋骨,再往后还想教他们如何结阵自保、如何退却,等我忙过这两日便来向君请教。”

“好、好,在下一定相助。要不,我随你同去出这趟差?”

见杨大意摩拳擦掌的样子李丹禁不住笑了:“你先问问韩先生的意见,我去办些事,回头再来。”杨大意见他忙着走,只好抱拳相送。

李丹先找刘大讲妥干粮,让他去苏四娘那里领二十两银子备用,先买十石米面,还有酱菜、肉干、腊肠等。

然后他回西市门口的糖水店,他与宋小牛约好在此会面。进门一看,小牛正在里面坐着。“话说简短,今早有什么收获?”他坐下端起凉茶来边喝边问。

“李彪给找了个姓孙的牙人,那人刚带我去看了贤仁里一个小院,觉得不错,和三郎你要求的很相似,只是……。”

“只是什么?”

“院们是朝东开的不是朝南,门前也没啥影壁……。”

“讲究那东西作甚?又不是先父在世时,装什么高门大院?就这小门小户地挺好!”李丹不经意地挥手:

“走,带我去看,把那牙子叫上。没时间慢慢挑了,合适的话今天就订!”说完两人会账出来。

宋小牛去叫了那牙人,三个急匆匆往贤仁里。这地方已是北城的边缘,再往前一条街就属南城了。

余干南城因湖面和河道的原因呈不规则梯形,北城相对方正,据说北城时间更早,南城是后扩建形成的。

这贤仁里就在县学旁,租房的不少是买卖人或附学的儒生,房子相对较旧,院落狭小。

孙牙人指的这地方北侧是两间大屋,西侧灶间旁依次三间厢房,南屋有两间半大小。

院子不大,靠东北角有棵樟树,树下有石桌、石凳。伸头看屋里,空荡荡地,许是久无人居住的缘故,灰白墙皮都脱落了。

“这屋主人做什么的,为何要卖?”李丹问。

不料孙牙人面上一黯叹口气:“这家原姓顾,在山里开个小煤矿,颇有积蓄,十来年前买下这院子。不料朝廷突然说不让挖矿了,顾先生为这个差点吃官司。

上下打点后总算脱罪,可他也心灰意冷,决定回福建老家去种地。这房子是在托他一位好友叶先生在打理,只典不租。”他看看李丹神色:

“三郎你看,这套院子在巷子的中间相当幽静,往北就是甜水井,再过去便到西市口。这地方往那边走三百步是西城根,乃本县最深幽所在。

说句不好听的,前朝覆灭和本朝靖难两次战火破城都没波及这里,宝地呵!”

“哦?那顾先生只典不租,可是还打算东山再起?”李丹苦笑着开句玩笑。他心里清楚所谓两次城破这里没受战火的原因,西城墙外是锦江(信江)分水渠,俗称补河。

从河面上很难打到城墙,而墙下离开八十步直到河边都是软烂难行的滩涂沼泽,既不能扎营也难以组织进攻,更没有成片林木供制作攻城器械;

即使城北有事,距离远影响不到这里,南边则有东山和琵琶湖形成的天然屏障阻隔。

整个西墙都是石头基座,比其它三面更结实厚重,洪水期充当拦水坝,军事上倒没见起多大作用。

李丹想到自己这回出公差就是因为矿乱,没想到这家的主人也是个矿主,有时间可以请教一二。

再问,说这院子典卖的话全价六十五两,双方争了下,最后六十两成交。

但最后李丹总共付给对方六十八两,因为他想起要孙牙人帮忙找工在旁边开个旁门,以便驴车可以直接进入那半间屋改成的牲口棚子;

余下的六两是人家本来该收的牙钱(一成),另外交给官府的契费五十税一,也就是一两二钱银子,这些都是逃不掉的。

“敢问户主可是写公子的名字?”孙牙子问。

李丹想想,摇头告诉他说:“写李钱氏便好。”

“你真想跟我去?”和孙牙子分手后,李丹边走边和宋小牛聊让顾大、杨乙去招人的事。看着使劲点头的小牛,他无奈地摇摇头:“那你就跟着,做个镇抚员吧。”

“镇抚员是做什么的?”

“护卫我,维持军纪。”

“行,这个我干的来!”宋小牛坚定地说。

“咱说好,干镇抚首先你自己不能违反军法,知道吗?否则罪加一等!”李丹伸出个手指头在他面前恶狠狠地晃了晃。

“我、我就跟紧你,不会犯军法的!”小牛叫道。

“你去赛魁星那儿,找个叫杨链枷的,问问他当初在军队怎么做镇抚的,有哪些规矩。”李丹说完这话还没等听到小牛应出那个“好”字来,就觉得眼前有个人影一晃。

俗话说“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这话千真万确。

寻常人走路是无意识的摆臂、迈腿。习武之人却不然,他们用的是中元之气控制腰、腹、胯的力量,因此摆臂幅度或用力大小倒在其次。

可能摆臂幅度并不大,但每一步的跨度、步伐频率在长年训练下,与普通人有很大区别。

另有一类不似寻常走路那样脚跟着地,而是前脚掌着地,产生充沛的蹬踏力量,步伐快疾而轻盈,站定后看似无异,实际心跳、脉搏早都超过正常了。

李丹前世应征入伍,现在跟着麻九学拳脚,对这种身上有功夫的已能识别。

这时代学武的人不少,李丹知道城外闹匪患,且南边还有矿乱,所以心里就比较戒备。在这西市口突兀地看到个习武之人,不能不吸引他的目光。

“三郎看什么呢?”小牛见他神色不对,赶紧问道。

“那三个人,觉得他们有些诡异。”李丹说。

宋小牛沿着他暗示瞧过去:“那个扎绿花布头巾(习俗贱业、鄙民、贱籍裹绿巾)的?”

“还有他身边两个,一个蓝扎染头巾,一个黑麻头巾。这三个里至少那绿头巾是个习武的,你看是不是?”

宋小牛又瞟了两眼:“嗯,不过习武的人多了,城里见到一、两个不奇怪。我不也是?”他说完笑起来。

李丹却摇摇头:“这三个嘀嘀咕咕,眼睛既不看货品也不流连娘们,一个劲儿往周围扫,难道是防做公的?我觉着不像好人!”

正说着,见那绿头巾用衣襟抹下汗,留下那俩在西市门口,自己往西边走去。“你去市里找找顾大,叫他寻几个弟兄将这两个找借口先拿了。

我跟上那小子,瞧瞧他要做什么?”说完不等小牛开口,李丹已经走了出去。他穿身浅色圆领的松江布袍子,腰间用条菱花汗巾系着,一副年轻小哥的样子。

那两个人紧张地东张西望,倒没把他放心上。这更坚定了李丹心中的判断。

走出一段距离,李丹忽然脚尖点地步伐加快,离那绿头巾越来越近。

眼看来到个丁字路口,追到与那人前后只差一条扁担的距离,却转身疾步上前来在斜对过摊子上,笑嘻嘻地问摊主:“最长的面杖多少钱?给我两根。”

说罢趁摊主伸手去拿面杖,他若无其事地回头瞟了眼,记住那人的侧影形象,确认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把手里摸出的四个钱放在收钱的笸箩里,接过面杖别在后腰。

晃晃悠悠走一段,看那人和自己又拉开了二十来步远,盯着那绿头巾,突然脚下加快又跟上去。

就这样忽左忽右、忽近忽远,眼看前面已到城墙下,那人突然站住了。李丹闪身藏在一间木屋后边。

悄悄地看过去,那人在城墙下抬头看了半天,又朝左右分别看看,然后朝南拐下去。李丹瞧瞧,往那个方向走百步外应该是还有条东西向与城墙垂直的巷道。

他提起气疾行过去打算当头拦在对方面前。街上无人,只有靴尖落在土路上发出微弱的“擦擦”声。李丹来到墙角处,等了会儿却未见那人出现,不禁有些狐疑。

按规定,出于防务的需要,城墙根起三十步内不得有民居。

这么规定是有道理的,城墙内周遭让出一定距离,不仅便于战时通过这条“环城高速”迅速调派兵力,而且也防止住户民宅受到战火的波及。

本朝立国才五十年,法纪还算管用,偶有胆大破例的,也不敢过界太多,所以城墙下俨然有条宽敞畅通的甬道,可以一直走下去绕城一周,再回到出发的位置。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