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架空历史 夏人歌
第2章 死夏君
作者:采诗本章字数:3008更新时间:2021-10-27 09:15:52

囚徒一怒守王城,所谓王城,便是夏邑。

自太鼎筑城,至今七十四年,新王频立,旧主俱薨,唯有夏邑,恢宏更甚。

夏邑有三座恢宏建筑,北是太庙,夏人祖宗之灵在此安息;正中为明堂,天子坐明堂;南有夏邑学宫,庙堂种子在此蒙学。

太庙、明堂,二者合一,便是庙堂。夏王朝庙堂只余下老臣东郭五弦一柱,独木难支,于是天子缢明堂,祖宗死太庙,唯有庙堂执圭东郭五弦牵羊献鼎,开门投诚,有幸成为两朝柱臣,见证虞兴夏亡。

夏邑学宫,规模恢宏。学宫主人名子兰,为庙堂种子启蒙。学宫学子,或是学四艺的庙堂种子,或是吃白食的孤零草芥,熙熙而来,又攘攘而去,如今朱门紧闭,好不冷清。

子修立在学宫门口,犹豫扣门还是翻墙,又听见隔壁争吵声,想起早该去讨要一样东西,循声过去,露了个面,识趣没进去,坐在一尊石羊上,耐心等待。

毗邻夏邑学宫是一间低矮草堂,门楣悬匾额,刻“太史草堂”四字;两侧挂桃符,右为“秉刻刀,镌竹书,存正舍曲”,左为“纪风俗,载青史,去伪求真”;门口左右各摆置一尊石羊,据说是初代史官坐骑。

太史草堂内里颇为宽敞,三面藏书,多是两代史官编纂的史书,也有记录地理风俗的简牍。

太史草堂第一代主人为南史,既是庙堂执圭,又是史官,时而执玉圭居庙堂之高,时而骑白羊处江湖之远。鱼和熊掌能兼得者少之又少,何况南史一手执高贵玉圭,一手持贫贱刻刀,常伴君侧,如常屡薄冰,难免失足。

王权更迭讲究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史官也如此。南史放下象征执圭身份的高贵玉圭退离庙堂归隐南山时,三位弟子年纪尚小,只好将象征史官身份的贫贱刻刀托付给另一位庙堂执圭,之后再交还三位弟子。

少许,太史叔摔门而出,坐在另一尊石羊上,歪过头,说道:“小季,你看见没,虽狼师千万,他有一剑,可往矣。”

子修怔神片刻,问道:“他是谁?”

“你自有数,何必问我,”太史叔正视北方,如临大敌,沉声道,“来了。”

一位老者自恢宏明堂往南,夏人庙堂最后一位执圭,东郭五弦。

等东郭五弦走近,太史叔鼻孔朝天,喝道:“来者何人?”

太史叔再轻蔑瞥一眼东郭五弦,神情傲慢,自答道,“原来是牵羊献鼎的东郭大人,失敬。”

东郭五弦嘴唇翕动,无言以对。

太史叔又鼻孔朝天道:“小季,你看这墙头生蒿草,顺时势而倒。”

东郭五弦老脸写满惭愧,无颜以对。

“老三,不得无礼,”太史伯推门出来,双手托一块木牍,与东郭五弦说道,“我两代史官,皆不受天子待见。我家先生南史失言,险些身陷囹圄;西门甲大人失言,车裂而死。当年大兴土木,夏邑学宫与太史草堂一墙之隔,前者朱门高墙,后者蓬门荜户。东郭大人何等高贵身段,肯屈身造访,所为何事?”

太史叔替东郭五弦答道:“夏君薨逝,新王将立。王权更迭,民不归心。东郭大人乃是两朝柱臣,自然深谙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道理。虞伯弑君篡位,名不正言不顺,恐怕遭人非议。东郭大人无非是为虞伯堂皇冠冕,为自己投名厚礼而来。”

“东郭大人,请,”太史伯递过手里木牍,待东郭五弦伸手,又不肯松手,本想数落东郭五弦折了夏人骨气,话到嘴边,觉得不解气,改口讽刺道,“古有三姓家奴射师穷羽,今有两朝柱臣东郭五弦,可载青史呀,恭喜。”

东郭五弦双膝一软,跪伏在地,双手高举过头顶,接过木牍,沉重叹息:“老夫惭愧。”

子修骑在石羊背上,目睹这位夏王朝最后一位柱臣走向虞人庙堂。

夏人庙堂四位老执圭,其余三位毁誉参半,无缘享受半生荣华;唯独东郭五弦无咎无誉,有幸成为两朝柱臣。

草堂去明堂,不过五十步。随行的两位虞人武卒大概嫌弃东郭五弦实在步履缓慢,又不敢催促,只好走走停停。恐怕这位两朝柱臣,斟酌史官刻薄话,唏嘘天子荒唐事,未必好受。

老臣缓行,无非延缓王权更迭一时。这夏家天下,如今得姓虞。

明堂之上,虞人领袖虞伯正抚摸一尊大鼎,赞叹连连,与身边壮硕男子打趣:“泰山徒,这天下之鼎合计五尊,你才为孤扛一尊。”

虞伯,履历颇为精彩。西陲之地,虞侯峨冠世袭罔替;庙堂之高,曾执高贵玉圭;疆场之上,曾执杀伐战戈。夏王朝有如此殊荣的不过两人,如今只差一顶名正言顺的冠冕,头顶便可以去掉足够显赫的“侯”字,冠一个无比高贵“王”字。

虞伯近臣南宫断与西门半甲侍奉左右,前者托举象征天子威严的平天冠,后者怀抱占卜吉凶的龟甲,只待东郭五弦宣读手里木牍内容,表示那位自缢明堂的天子少康愿意禅位让贤,平稳完成王权更迭,也好不再动兵戈。

东郭五弦展开木牍,面色大变,其上寥寥五个字。

“虞侯弑夏君。”太史伯阔步入明堂,惨笑一声,持刻刀自刎。

虞伯勃然大怒,抬手去接平天冠,他并不在乎王权更迭的方式,他只在乎加冕为王,从此,顺者昌,逆者亡。

虞伯股肱之臣南宫断权衡利弊,公正谏言:“天下初定,民心未归,恐怕对王上多有揣测,史家之言胜过悠悠之口,非禅让完成王权更迭不可。”

献鼎之臣东郭五弦弯腰捡起太史伯遗落刻刀,道:“虞侯,老臣愿为史官。”

谏言之臣西门半甲哂笑一声,道:“东郭大人想越俎代庖,恐怕不妥,史官讲究一脉相承,有子孙传子孙,无子孙传兄弟,无兄弟传弟子。”

明堂门口有人手握空白木牍,被虞人武卒拦截住,有些惊恐。西门半甲与虞伯细声说道:“王上,那位是太史仲,我父亲曾为他摸骨,称其骨子软。”

虞伯挥手示意虞人武卒放太史仲进来,又授意南宫断口头传述:“少康无道,对内劳民伤财,对外穷兵黩武;虞侯有德,上承天意起兵,下顺民心覆夏。”

太史仲秉持刻刀,端正虔诚刻字时,想起先生南史教诲,所谓史官,公正如羊,存正舍曲,去伪求真;又想起先生将史官刻刀托付给西门甲,西门甲为兄弟三人摸骨,大哥骨子硬,三弟骨子傲,唯有自己,骨子最软。

最后一笔落下,太史仲正衣冠,直脊梁,面北二路。北是明堂,天子坐明堂,天子死明堂!

“夏历七十四年,春三月三,虞侯弑夏君。”言罢,太史仲撞柱而亡,血染木牍,字迹分明。

太史叔跳下石羊背,走了几步,见子修亦步亦趋,笑道:“不必送了,你要的东西,放在草堂内,去取吧。”

子修咬牙问道:“非去不可?”

“小季,天下兴亡,多少人奴颜屈膝,总得有人站着吧,”有卑微史官,握贫贱刻刀,以倨傲姿态,陈慷慨之词,“宁溘死以求正兮,岂能为苟活而歪曲!”

“臣死夏君!”斯人已逝,徒留余音回响。

这太史一门三子哪。

卑微史官可记史,贫贱刻刀不可改史。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南宫断以虞王朝史官身份记载: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妖妃池鸯,蛊惑少康。纵情声色,遨游酒池;吆喝犬马,獠猎夏山。少康无道,天下苦矣;少康无道,天下伐之。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祥瑞鹿蜀,亲近虞侯。镇守西陲,抵御二狄;上承天意,下顺民心。虞侯有德,天下幸矣;虞侯有德,天下归心。

虞伯终于如愿以偿戴上平天冠,“侯”字去掉,换一个“王”字,再择良辰吉日完成封禅大典,“王”字可更为“天子”。

从此,日月所照之地,皆为虞土;五谷生养之民,皆为虞臣。

西门半甲不合时宜说一句:“王上,夏人史官犹存。”

东郭五弦怔神,夏人史官犹存?谁呀?他忽然面色苍白,再不顾两朝柱臣难堪身份,质问道:“西门半甲,老太史南史退隐多年,你何必赶尽杀绝?”

“东郭大人这是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呀,天下谁不知我父亲与南史大人情同手足,乃是患难之交,”西门半甲似笑非笑,朝虞伯拱手,道,“王上,臣下有个不情之请,若是南史大人不来,留他安享晚年。”

“报!”有虞人斥候策马赶来,与南宫断细语几句。

“南山南史,渡河而死。”南宫断陈述之际,察言观色,有人掩面叹息,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无动于衷,神态微妙,各自不同。

其实,南宫断还有一句没说。

南山老妪哀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