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书籍1050283
大政殿里的阴谋
作者:新作者a4EOZ6本章字数:5111更新时间:2020-04-03 13:12:53

这是皇太极的最成功之处。

但这位汗并不满足,他年富力强,雄心勃勃,野心勃勃。他的胸中还有更大的谋划。虽然此时在表面上,他与三位哥哥仍称兄道弟,心存感激,有事必向代善征询,再问问阿敏,莽古尔泰,逢年过节还常去贝勒府看望他们,一脸诚挚地送些小礼物、纪念品之类。就他的性格和能力,是绝不会长期容忍他们与自己这样一直并坐下去的,这一点他的对手袁崇焕看得很清楚。事实上,他能登上汗位也并不全是靠了矫诏强行夺取的,他本人确是智勇超群,有着过人的胆略、气魄兼受人尊敬的品格。他生在高贵的家庭,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姐姐自嫁到建州就以贤淑貌美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眷,很快就取代了富察氏衮代被册封为大福晋,皇太极也子以母贵,成为诸贝勒中的娇子,自小就有一种高于他人的优越感俯视感。在他对生母的赞美词中,说她“器量宽宏,端重恭俭,聪颖柔顺。见逢迎而心不喜,闻恶声而色不变。”虽然这是借吹嘘母亲来吹他自己,但多少还有一些事实吧。他本人也确实从母亲身上继承下了这些品格,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和接受。然而他十岁的时候,事有突变,努尔哈赤又娶了更加年轻貌美的阿巴亥为妾,从此就不理孟古姐姐了,加上阿巴亥泼悍争宠,进宫就与孟古姐姐展开妇人之战,尽管孟古姐姐忍气吞声,一让再让,还是抑郁成疾,两年后病死在后宫。十二岁的皇太极也因失去母亲而失宠,在他少年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他变得孤独,敏感,多疑,在痛苦中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这里面也包含着某种残忍的报复和一系列适者生存的阴谋诡计。他像一只聪明且又狡猾的小狼,凡事平心静气,含而不露,城府很深,开始了靠自身的能力争霸于狼群的艰难历程。到他二十岁上下,他已以乐施好善紧紧拉住了几个小贝勒兄弟,岳托,萨哈廉,他们是与父亲代善感情不睦被赶出来寄居于努尔哈赤身边的,加上阿敏之弟济尔哈朗,彼此成了好朋友。他又因有共同语言跟莽古尔泰之弟德格类成了好朋友,大家都听他的,每次与大哥哥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发生争执,小贝勒们的眼睛从不看着那三个大贝勒,他们只盯着皇太极。

同时他又以争强好胜表现自己,每每在战场上与大贝勒一争高下。萨尔浒战役时,代善提出大军隐蔽接近明军,他坚决主张堂堂正正耀兵于明军以此解救界藩夫役,结果证明他是对的。萨尔浒、尚间崖战斗取得胜利后,当代善领人先行向努尔哈赤报捷并领命探听刘铤一路进攻的消息,皇太极因祭神来晚了,听到代善又去执行新的任务,立即要求领兵前往,努尔哈赤加以阻止,他说,“大兄既已独往,吾等何故留后。”表现出不甘落后于代善的急迫心情。在阿布达里冈战斗中,他与代善共同进攻刘铤所部,自请担任正面冲锋,要代善侧击配合,自己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以实际行动胜过了太子。后在进攻沈阳外围的战斗中,努尔哈赤不让他领兵出击,命他駐于城边瞭望,他却请父亲令代善领两红旗瞭望,自己领兵向明总兵李秉诚部冲杀过去,努尔哈赤急命人追去劝阻,他已杀入敌营中了。他就是这样,常以冒险图功来显示自己的英勇,超过大贝勒一筹,因此脱颖而出,最后由四贝勒一跃成为他们中的老大。而今,在征服蒙古诸部落的战斗中,他又是亲自带兵,身先士卒。他的另一个让人称道的品格是,总是命长子豪格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与士兵同甘共苦,不准其享受任何特权,这是对努尔哈赤在日,常命大阿哥褚英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正是靠了这一切行动,他的声望日增,成为众人悦服的金国新汗。

试想,这样一个狂妄得不可一世的家伙,又怎么能心甘情愿与三大贝勒屈尊并列接受臣下们的朝觐呢。在他的脑子里,无时无刻不谋划着怎样运用阴谋诡计把这三个尾巴似的大哥哥甩掉,由自己一个人南面独坐。他希望再有一次大的战争场面,以更大的表现展现自己,获得更多表演的机会。表演即声望,声望即发言权,一旦这无形的资产在手,他就有资格居高临下地批评或训斥那三个大贝勒,把他们比下去,直到把他们贬到诸多小贝勒的行列群中。

他最终的梦想是能君临明朝,当上金、明,蒙古三朝合一的大皇帝,成为一个大一统的至高无上的君主。

陕北的民变和固原发生的兵变都在向他伸出橄榄枝,暗示给他:机会来了,条件已然成熟。由此他的脑子里滋生出一个大胆的计划;绕开宁远防线,借征服蒙古诸部落打开的通道,长途奔袭,破长城,震慑北京。他盘算这有以下诸种好处;见识一下那位小皇帝崇祯是何等人物,熟悉关里的地理和风土人情。调动袁崇焕离开城池,他的大炮就使不上劲了。减轻明朝军队对农民义军的压力,保持双方相争的态势对金廷最有利,以此行动拖垮明军,消耗明朝。如能抢些财物回来,他就不用自己费钱掏银子给军队发饷了。若此次冒险成功,他的声望将会达到顶点、极点,那时候就可以君王的口气对三大贝勒发号施令,任意训斥,直至让他们滚开了。

这个诱人的计划,让他激动不已,一连多少天都放不下。但他还不敢独断专行,他很谨慎,必先征求其他贝勒和汉臣们的意见。不然万一失败,将会鸡飞蛋打,不仅他的汗位因此发生动摇,甚至整个女真部落都将陷入灭顶之灾。他要让他们尽可能设想出种种不利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

这天上朝,他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议一议。

三大贝勒果然跳出来反对,就像他们已经知道了这次行动后面隐藏的某种阴谋似的,阿敏首先发言,问这是谁的主意?他说,“大军一出塞外,袁蛮子,再不毛文龙随后就会偷袭沈阳,到时候后宫和我们的家眷怎么办?”他提到当年的土木之变,说即使侥幸成功,也是得不偿失。代善接上去说,“我军从蒙古进兵,若林丹汗抄我们的后路,再不跟我们纠缠不休,怎样应对?”岳托,萨哈廉,阿巴泰,豪格,济尔哈朗一般小贝勒支持皇太极,认为破长城,逼近北京计划可行,但须提防林丹汗,他们又提不出具体可行的方案。

皇太极不参与争论,他让范文程给各位讲讲土木之变的细节,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范文程站起来,先向三大贝勒和诸小贝勒施礼。

“各位贝勒王爷:所谓土木之变,又称英宗蒙尘。发生于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距今正好一百八十年。当时的形势是,内部分裂的瓦剌部在马哈木之子脱悦,也先父子和可汗脱脱不花的努力下,于上一朝明宣德年间又渐渐统一起来。他们每年向明入贡大量的马匹,以此换回口内的金银,绢帛,棉布,铁锅,茶叶等必需品,民间商业的贸易也十分兴盛。到了英宗年间,由于贪腐的大太监王振之流,常借故压低马价,有时甚至只付五分之一,蒙古部落,即达旦政府,遂组织起联合武装,兵分四路向口内进攻。可汗脱脱不花从乌梁海进逼辽东,知院阿喇知院攻宣府、围赤城,丞相也先率军进攻大同,另一路派遣别将出甘肃。明朝各地守军,均不战先逃。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怂恿下,点齐五十万大军仓促亲征,先出居庸关,从居庸关至宣府,又进至大同。但明军并没有真正的作战准备,只想模仿成祖朱棣率五十万大军北伐瓦剌的架势,拿御驾亲征这张牌子吓唬蒙古人。大军到了大同,发现蒙古人已摆好了迎击阵势,英宗看形势不妙,立刻班师回京。也先岂能放过他,随后尾追,殿后的大将吴克忠等人全部战死。八月末,明军逃到土木堡,被也先的骑兵抢先占据四周汲道,至全军数日不得水喝。蒙军乘明军饥渴,集骑兵四面进袭;张辅,邝埜等五十余将皆战死,全军死伤数十万。王振被愤怒的士兵所杀,英宗被俘。这时候,北京的形势已非常危急了,人心动荡,上下无固志,战与和,分为两派,一派以王振党羽徐珵,马顺,喜宁为首,力主放弃北京南迁。一派以于谦,商辂,王竑,彭时,吴宁,王伟,朱骥为首,坚决主战。监国朱祁钰召集群臣商议大计时,主战派压倒了徐珵一派,朱祁钰遂命于谦全权负责战守。于谦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明军精锐多已战死,所余老弱残不及十万,决定弃之不用,迅速调集两京,河南所募新兵,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乡勇,山东及南京沿海御倭民军赶赴京师担任守御。派人四处招募民兵,令工部赶制军械,并令各地同时动员民众协同防守。再迁京畿居民进城,坚壁清野,不给蒙军留下一粒粮草。又颁布军令,有功者,提拔,临阵退却者,斩其将,前队后退者,后队斩前队,由于谦亲自督阵。

“明年十月,也先挟垂头丧气的英宗破紫荆关长驱直入,围攻北京城。蒙军首先攻彰义门,被高礼率军击败,蒙将一人被俘。蒙军万余骑转攻德胜门,又中伏大败,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儿均中炮死。进攻西直门的蒙军也被击退。蒙军复又进攻彰义门,前锋被武兴,王敬击败。这时朱祁钰派出的监军中官,就是太监,约数百骑想争功,这些人驱马想跑到队伍前面,结果冲乱了队形,造成互相踩踏、队伍大乱,蒙军乘机反攻,武兴被流矢射死,全军败退,蒙军占领了土城。幸好城里的百姓协力阻击,登上屋顶狂呼乱喊,齐投砖头石块猛击蒙军。同时王竑及福寿率援军也赶到,动天的声势下,蒙军才开始撤退。至此双方已相持五天,蒙军连战连败,死伤甚多,士气低落,前有坚城,后有民众袭击,加之各路兵马和新募的‘勤王师’纷至沓来,也先恐断其归路,遂拥英宗由良乡西去。”

范文程说完了,众贝勒目瞪口呆。莽古尔泰问。

“后来他们把英宗那小子弄哪去了?”

“由于明军取得了胜利,可汗政府于明年八月将英宗送还,随后无条件请和,要求与明恢复通商和正常的关系。”范文程说。

众人都不说话,他们看着皇太极。皇太极也不说话,对他来说,这等于泼了一盆冷水,但他不动声色,只让范文程总结一下此次进袭的经验教训,分析哪处可以借鉴,哪处力应避免。范文程一一解答。

“首先,蒙军初期的优势在大规模野外作战。败在四面被围,没有破城的手段,马队在坚城之下难以发挥作用,明军凭高墙坚守正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这样长期的对峙给四外援军赢得了时间,另外臣要说,民众的呼应也是一个原因。如果不是蒙人手中握有英宗帝,他们最后能不能全身而退还真难说。下面臣想就我军进攻北京谈谈一点一孔之见:首先,最有利的条件是陕北农民军的牵制,会拖住很大一部分明军。另外,八旗兵的旗帜一入长城,明廷首先要做的是召集各路兵马进京勤王,此时的明军已非彼时的明军,如果说当时的明军尚有一点战斗力,那么此时的明军就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了,这是事实。袁崇焕是崇祯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必尽全力进京勤王,哪还会有心偷袭沈阳?这一点不必过虑。至于毛文龙,不过是小打小闹的偷袭而已,留下一部分兵力预防,谅他不会有什么作为。内地的明军,多是步兵,数千里路程,当是疲惫之师,到达京城,拖也拖垮了。至于察哈尔,林丹汗,目前与蒙古各部落互相仇视,他们正在西迁的路上,无力东返,况且明朝还在提防他,对我军构不成威胁。无论察哈尔还是林丹汗,俱已是惊弓之鸟,均不敢与我军交战。”

阿敏粗暴地打断范文程,“就算林丹汗对我军构不成威胁。如果崇祯小皇帝不调兵勤王呢,他真有这个胆量坐守北京,等着把农民军剿灭了呢?”莽古尔泰在一旁帮腔,“进北京就不麻烦了吗,老百姓要上房顶朝我们扔砖头呢,我们是跟百姓作战还是跟明军作战?”众人都感到这个问题确是很棘手。但范文程不这样认为,他反问阿敏,“二贝勒是说,崇祯宁愿像英宗那样束手被擒,也要首先保证首先剿灭农民军,是吗?”阿敏说,“如果是这样呢,真是这样呢?”范文程被问住了,话语有些模棱两可,“如果真有这样的可能,这位小皇帝真有这样的魄力,那他就是明朝的救世主,明朝也不是末期的明朝了。臣想斗胆问一句:孤注一掷,急于倾全国之力平辽东,不去理会大臣们的建议着手治理千疮百孔的国政,又怎么解释?我们看到的是,确确实实看到的是,这是个雏儿,一个黄嘴小儿,急皮猴子。他没经过大风大浪,没有这方面的历练,更没经历过大兵压境的高压气氛,慌急之下什么神经错乱的事都能做出来。”

代善最后发言,以权威的口气,摊开双手,一句话就把刚刚掀起的热潮压下去了,“说来说去,还是设想,你们设想一下:这期间明廷把农民军剿灭了呢,我们还去帮助谁,还有必要出兵吗?”

连皇太极也无言以对,很难再坚持下去了。这个话题似乎说得太早,至少有两个先决条件没有答案:林丹汗的威胁,农民军能否被剿灭。但皇太极毕竟是皇太极,他把话题一转,将此事换成一个不算长的远景设想,语气平和地向三大贝勒和众多小贝勒说,“各位兄弟子侄,各位大臣,事态的发展究竟如何,尚需要时间观察,先不要草率下结论。从现在开始,大家先做好心理准备,各旗主都做好心理准备,再考虑下一步,好好地酝酿一下。”然后他说,崇祯到底是个怎样的皇上,义军的形势如何,应由时间来检验。就八旗军这方面,应早做准备,包括物质、军备,向导,会赢得更多的主动,准备得越充分,越不会出差错。最后他提到毛文龙,说这只不过一个小毛贼,偷鸡摸狗的本事,只要加强一下海防就可以了。他要求每个人都要设想一份详实具体的的计划,从今天开始,从长计议。

这个计划暂时被搁置下来,但冒险的种子已经洒下去了,犹如一场豪赌,他提前下了注,结果怎样,要由时间检验。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