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两晋南北朝风云
26、第二节 张杨之亡
作者:tz带你读历史本章字数:6297更新时间:2020-02-07 10:45:01

第二节 张杨之亡

前凉张茂史称雅有志节,能断大事。凉州豪族贾氏势力很大,张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强匿迹,不敢再为患凉州。张骏刚掌握大权时年仅十八,年少时为人放荡不羁,荒淫无度,但是富有谋略。掌权后,一改以前的不良作风,勤修政事,文武大臣人尽其才。到张骏之时,凉州境内已经逐渐安定下来。还派人攻打西域小国,虽然河南地曾被刘曜夺取,但没过多久,就又收复了。张茂张骏大兴土木,修了好几座壮丽辉煌的宫殿,不同季节住在不同的宫里。张骏的儿子张重华喜欢与小人往来,政事慢慢开始衰落,到他死的时候,境内又开始乱起来。

永和九年十月,张重华去世,子张曜灵继位,年仅十岁。伯父张祚与其他大臣串通矫旨以自己为辅政大臣,还扬言现在天下未定,当立年长之君。张重华的母亲马氏废掉曜灵,立张祚为君。张祚荒淫无耻,与重华妻裴氏私通,张骏、张重华的妻妾子女无一幸免,全都遭到淫戏。凉州境内一直使用晋朝年号,而晋也从来没有封张氏为王,自张骏始,境内之人都称其为王,但没敢即皇帝位,到张祚时,才称帝。桓温入关,王擢镇守陇西,张祚打算攻打王擢,恰好桓温回到关内,张祚才没有行动。后派兵攻打王擢,王擢投奔苻健。张祚生性多疑,他的宗亲张瓘势力很强,张祚以为心腹之患,遂派人攻打,又派索孚去接替张瓘,被张瓘杀死。所派兵马也被张瓘打败,张祚震惊。敦煌宋史兄弟起兵响应张瓘。赵长等怕祸及自身,于是请马太后出面,拥立张曜灵的弟弟张玄靓为君,易揣等人入殿,将赵长杀死。张瓘的弟弟张琚招募了一批人散布流言,说张祚如何昏庸,还说张瓘大军已到城东,敢有不听号令者诛三族,于是张祚身边的人都逃跑了,最后张祚被杀。张瓘为卫将军,领兵万人,行大将军事。玄靓派牛霸去讨伐陇西李俨,还没等到达陇西,卫琳又反,牛霸被打败,一个人逃回京师。张瓘派张琚前去讨伐卫琳,卫琳败。张瓘兄弟俩现在掌握了大权,有篡逆真心,宋氏兄弟起兵讨伐,将张瓘消灭。于是玄靓又让宋混辅政,宋混死了以后,他的弟弟宋澄继续辅政。右司马张邕,看不惯宋澄独断专权,于是将其杀死。张邕做了中护军,他的叔父张天锡为中领军,二人共同辅政。张邕觉得自己功劳大,慢慢开始狂傲自大起来,还私通马氏,树党专权。张天锡将其杀死,从此天锡独揽朝政。兴宁元年,马氏去世,玄靓封自己的庶母郭氏为太妃,郭氏与大臣张钦共谋除掉张天锡。事情败露,张钦等人被杀。七月,天锡率兵入宫害死玄靓,假言皇帝暴病而亡。张天锡自立为帝,终日不理政事。张天锡因刘肃和梁景诛杀张邕有功,赐姓张氏,收为义子,让他们参知政事,上下怨声载道。当初苻生听说张祚被杀,玄靓年幼,于是派人攻打张氏,张瓘怕秦军大举入侵,于是向秦称臣。大和二年,羌敛歧背叛苻坚投靠李俨,天锡亲自前去讨伐,苻坚也派王猛率兵去攻打。李俨先向王猛求救,于是王猛帮助李俨攻打天锡,王猛军败退,羌敛歧被杀死,于是天锡撤退,王猛复攻李俨,李俨被擒获。当时秦国很强盛,天锡惧怕苻坚,于是遣使通桓温。咸安二年,苻坚攻陷仇池,天锡遣使谢罪。大元元年,苻坚率十三万大军讨伐张天锡,天锡扛不住苻坚的大军,最终投降。

刘曜与石勒一起攻打杨难敌,难敌袭击仇池,咸和九年,难敌死,其子杨毅继位。自称左贤王下辨公,咸康元年,遣使向晋称臣。三年,杨毅族兄杀死杨毅,兼并了他的部下,自称仇池公。永和三年,被晋封为雍州刺史、仇池公。永和十一年,杨毅最小的弟弟宋奴杀掉了杨初,杨初的儿子杨国又杀了宋奴。桓温请朝廷封杨国为秦州刺史,杨国的儿子杨安为武都太守。十二年,杨国的叔叔杨俊杀掉杨国自立,杨安投奔苻生。朝廷封杨俊为仇池公。升平四年,杨俊死,其子杨世继位。五年,杨世死,其弟杨统废其子杨纂自立,杨纂不甘心,召集了一帮人将杨统杀死。咸安元年,苻坚率七万大军攻打仇池,杨纂率众五万与苻坚在陕中大战,被打败投降,仇池沦陷。

历史知识普及:仇池。仇池是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入的定居地,他的后人在晋朝及南北朝时期在那里建立了氐族政权。

前仇池

历史

杨氏家族本来是略阳清水氐人,在秦、汉时期一直定居陇右。东汉建安年间,杨腾率领部众迁到仇池。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

西晋武帝时,杨飞龙受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杨茂搜(原名为令狐茂搜)为养子。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杨茂搜率部落四千家迁到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

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世系

杨茂搜:296年-317年,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

杨难敌:317年-334年,前赵封为武都王。

杨毅:334年-337年,自号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

杨初:337年-355年,东晋初封他为仇池公,后改封天水公。

杨国:355年-356年

杨俊:356年-360年,东晋封为仇池公。

杨世:360年-370年

杨统:370年(有争议)

杨纂:370年-371年

后仇池

历史

前秦瓦解时,苻坚女婿杨定率部众返回陇右,385年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4年后占领了天水、略阳、陇城、翼城等地,自号陇西王。394年与西秦乞伏干归战,失败被杀。堂弟杨盛继位时,辖区只有武都、阴平两处城池,不久国土又扩张至汉中、祁山。宋元嘉二十年(443年),后仇池国为北魏所灭。

世系

武王(杨定):385年-394年

惠文王(杨盛):394年-425年,宋封为武都王。

孝昭王(杨玄):425年-429年

杨保宗:429年,逃到北魏后被封为武都王。

杨难当:429年-442年,在436年自称大秦王,440年复称武都王。

杨保炽:442年-443年

氐族散亡

杨茂搜的后人在仇池一带相继建立政权,被称为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及阴平国;580年沙州氐族首领杨永安因出兵帮助北周益州总管王qian起兵声讨权臣杨坚,被杨坚派兵灭亡,部众遂散处各地,氐族逐渐消失。

真实桃花源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中,讲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桃花源,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在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切井然有序,“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其乐融融。人们之间和谐相处,“怡然自乐”,过着自给自足的平静生活,远离战场和尘嚣,让人心驰神往。《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至于作者是否真的到过这样一个地方,还是仅仅出于一种想象,我们无从得知。不过,陶渊明先生笔下的这个世外桃源,确实在历史中真实的存在过,而且就存在于作者生活的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

仇池国,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很小的割据政权,即便是在那个动荡不堪的多事之秋,它也没能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传奇,往往被历史所忽略。仇池,在今甘肃、四川、陕西三省的交汇处,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晋书》),所以此地又被称作“百顷”,是个地域狭小的弹丸之地。五胡十六国时期,在路卫兵看来,主战场不外乎四个,一是群雄逐鹿的中原;二是西部要塞凉州地区;三是山西河北一线的边缘;四是巴蜀与荆楚之间(主要是东晋和成汉之间)。仇池国地处边缘,又居山险,远离主战场,使它幸运的躲避了战火洗礼,换来了几十年的宁静,成为乱世中的一方净土,从而也演绎了一段人间佳话。

相较几乎无月不战的中原、五凉争霸的要塞,这里鲜少有兵戈铁马之声,人民可以正常的生产生活,是乱世中难得的避世之所。这里的地域特点也很像传说中的桃花源,“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山险偏僻,让它显得尤为宁静;“山上丰水泉”,又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而“煮土成盐”,则又充分表现出那里生活上自给。不管古代还是现代,盐,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各朝各代都设有盐官,负责盐的供应运输,而这里的人们“煮土成盐”,解决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需求,这就让他们有了自足的条件,并不需要与外世贸易。

宁静只是相对而言,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绝对的平静几乎是不可能的。应该说,仇池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平淡中度过的,这本身也是一个奇迹。仇池国的建立者是氐族杨氏,建国历程也是几经风霜,其间还一度被灭,之后又得以复国,所以仇池国又分成前仇池和后仇池两段。氐族杨氏世居陇右的略阳清水(陕西省西南部)一地,自秦汉以来,“世为豪族”(《晋书》),属于氐族中的贵族。到了东汉末年,部族首领杨驹带领部众“始徙仇池”(《晋书》),后来杨驹的儿子杨千万被曹魏封为“百顷氐王”,算是稳定下来。到了杨千万的孙子杨飞龙一代时,部族逐渐强盛,西晋武帝便任命他为征西将军,“还居略阳”(《晋书》),离开了仇池。

杨氏再次回到仇池,是杨飞龙的养子杨茂搜为部帅的时候。适逢晋末丧乱,杨茂搜为躲避齐万年的祸乱,便“率部落四千家,还保百顷”,重新回到仇池故地,并自称“辅国将军、右贤王”,一时间,“关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晋书》),流民的大量依附,使其逐渐发展成为西部的一股势力。杨茂搜之子杨难敌袭位后,前赵皇帝刘耀来伐,杨难敌投奔成汉,刘曜退兵后,杨难敌“复还仇池”(《晋书》),三入仇池一地。咸康三年,也就是公元337年,杨难敌的族侄杨初,杀掉杨难敌的儿子杨毅,“并有其众,自立为仇池公”(《晋书》),之后向后赵石虎称臣,又遣使称蕃于东晋。自此,开始了仇池一地将近40年的平静生活。

咸安元年,亦即公元371年,前秦苻坚攻下仇池,并“徙其民于关中,空百顷之地”(《晋书》)。将仇池一地的氐族部众全部迁往关中,仇池成为无人之地。肥水之战后,前秦一蹶不振,杨氏此时的部族首领杨定“乃将家奔陇右”,而后“置仓储于百顷”,回居陇右,重建仇池,并“招合夷、晋,得千余家”(以上均见《晋书》),杨氏四入仇池,也恢复了此地往日的繁荣热闹。杨定自称龙骧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仇池国开始进入后仇池时代。一直到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派兵平定仇池止,仇池没再发生大的变故。

仇池政权虽然名义上遥奉晋室,也曾一度称蕃于后赵、前秦,看似君臣关系,其实并不承担什么义务,只因它国小兵弱,不得不采取求全之策。仇池自有一套行政系统,“置百官”(《魏书》),自主任命官员,有军队,有疆域,总瓢把子也是皇帝一样的礼仪和待遇,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割据政权。作为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仇池不但创造了“世外桃源”般的人间仙境,而且它在五胡时期建立的诸多割据政权之中,是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个。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前凉:前凉(301-376)是十六国之一。

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凉州牧,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

西晋灭亡后,张氏仍据守凉州,使用司马邺的建兴年号,成为割据政权,史称前凉。320年,张茂改元永元,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24年,汉赵封茂为凉王。345年,张骏称假凉王。349年,张重华称凉王。353年,张祚即位称凉公,次年复称凉王,并给前任诸王追加谥号。359年,张玄靓去王号。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期,前凉极盛,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但自353年张重华病死后前凉就内乱不止,国势大衰。张天锡时已失去甘肃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对前凉发动全面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遂亡。

386年,张天锡世子张大豫自称凉王,欲复国,旋被前秦攻灭。

国号起源

《晋书·志第四·地理上》载:是时中原沦没,元帝徙居江左,轨乃控据河西,称晋正朔,是为前凉。

《魏书》载:焉耆国,在车师南,都员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汉时旧国也,去代一万二百里。其王姓龙,名鸠尸卑那,即前凉张轨所讨龙熙之胤(后代)。

前凉起始二说

其一,历四世八主,共六十年。兹从这一说法。

其二,历五世九主,共七十六年。《春秋别本》:张轨以晋永宁九月辛巳岁牧凉州,至天锡败亡之岁,岁在丙午,八主,七十六年。即从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始至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张天锡出降前秦止。

张轨入凉

晋惠帝永kang二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大筑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抚定地方,多所建树。

永嘉之乱,天下分崩,独张轨贡使不绝,并遣将北宫纯勤王赴难。

311年,洛阳沦陷,怀帝北掳,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很多士族、百姓流入凉州。他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今青海西宁)郡界置晋兴郡,以处流民。又铸五铢钱,通行境内。

愍帝司马邺即位长安,张轨又遣将宋配助卫京师。

314年,张轨病死,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邺任命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

316年,前赵大司马刘曜率军长围长安,12月11日在外无强援内无粮草的情况下晋愍帝被迫出降前赵,西晋亡。

317年三月,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张氏世守凉州效仿窦融,长期沿用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年号,向东晋俯首称臣。但其名为晋臣,私下却亦向汉赵、后赵称臣。可见张氏凉州实则独立(或者讲至少是半独立)的割据政权,而并非东晋实际掌控的地方势力,史称“前凉”。

若张茂私下建元永元确有其事,则意味着前凉于320年客观上成了独立于东晋的政权。

巩固扩土

前凉先后与前赵、后赵发生过战争,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的进攻,但慑于对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曾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324年,前赵封张茂为凉王,这是前凉王号之始。

345年,张骏称假凉王。349年,张重华称凉王。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前凉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内讧不已

353年,张重华死后,皇位被奸诈的张祚夺走,张祚自称凉公。

354年,张祚称凉王,追谥诸王,追封张轨、张寔为凉王,改元“和平”。359年,张玄靓去王号。

前秦入侵

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灭亡,苻坚封其为归义侯。

前秦淮南淝水之战时张天锡趁机投奔东晋,得了个官,桓玄篡位作乱时过世。

张氏的前凉政权依靠凉州大姓﹐并始终对东晋表示忠诚﹐藉以维系人心。各代统治者除张祚外,都自居晋朝的刺史或州牧,接受晋的封号。张骏为了和东晋通使命﹐甚至不惜向成汉李雄称臣,以求假道。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较为安定的地区,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重要地区。

复国余烬

张大豫是张天锡次子,被立为世子,张天锡投靠东晋时,他来不及随往,又怕前秦苻坚加害,无奈投奔长水校尉王穆,在河西由焦松、齐肃、张济等人拥立占据阳坞,自称凉王、抚军将军,改元凤凰。

不久,前秦将领吕光奉皇帝苻坚之命征讨张大豫,吕军一时大败,但张大豫不纳智囊王穆之言,因胜而骄,用强兵伐吕,虽得建康太守李隰、祁连都尉严纯相助,但吕光寻机攻破对方兵营,张大豫军大败。张大豫逃奔广武,被当地人捉住交给了吕光,被吕光斩杀于闹市。

注:张大豫时期实际不属于前凉范畴,只不过归在张氏凉州名下。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