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两晋南北朝风云
13、第八节 鲜卑兴起
作者:tz带你读历史本章字数:3809更新时间:2020-01-30 08:00:01

第八节 鲜卑兴起

鲜卑据有万里之地,其中,慕容氏、段氏、拓拔氏与北方大局关系较深。宇文氏被慕容氏兼并,于是慕容氏渐渐兴起。

魏初,莫护跋率诸部,在辽西定居,因为随司马懿攻伐公孙氏有功被封为义王,在棘城北建国。因为当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也跟着学起来,诸部因此称他步摇,后来在读音上讹传为慕容。这是慕容氏的由来,史书上记载不一,在此只引一说。

《北史》记载说宇文莫槐为匈奴,与鲜卑习俗不太一样。《周书》记载说,他的祖先是炎帝。神农氏被黄帝灭了以后,他的子孙遁居朔野。有一个叫葛乌菟的,雄武有谋略,被鲜卑人封为主,管辖十二个部落。后来有人打猎的时候发现了一枚玉玺,他们习惯上把天叫做宇,把君叫做文,于是国号宇文,并且以宇文为氏。

慕容廆因为先君与宇文氏之间的恩怨,上表请求讨伐宇文氏,晋武帝不许。廆大怒,入寇辽西,杀了很多人。武帝派兵征讨,廆败而逃。后来廆经常出兵骚扰州郡。廆夷灭扶于,掳走万余人。后廆遣使降晋,武帝拜其为鲜卑都督。永嘉初,廆自称鲜卑大单于。建兴中,愍帝遣使拜廆为昌黎、辽东二国公。

拓拔氏,是匈奴败亡后北方鲜卑南迁的一支。《魏书》记载,皇帝有二十五个儿子,有的被安置在内地,有的被安排在荒芜野蛮之地。昌意(皇帝之子)少子,受封北土,因为国中有一座大鲜卑山,于是以之为号。黄帝当时是土德兴国,北方习惯上把土称作托,把后叫做跋,所以后世就以拓拔为氏。献皇帝在位时,有个神人对皇帝说:“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当时献帝上了年纪,于是传位给其子,命他率领国人南迁。拓拔氏自托于轩辕皇帝,从土德,大概有征服华夏的意图吧。

《魏书》记载,魏文帝黄初元年,西部内侵,国民离散,鲜卑族人依附回部大人窦宾,后来与窦宾一起攻打西部,被打败了,窦宾的马也没了,鲜卑始祖将自己的马给了窦宾,他才逃走。窦宾回去后,四处寻找赠予他马的人,始祖没有站出来承认。过了很久,窦宾才知道,于是打算将自己的国土分给他,始祖不肯接受,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窦宾。窦宾想报答他的恩情,就问他有什么愿望,始祖请求率领本部,北居长川。窦宾临死前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好好对待他,可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听从,阴谋为逆。始祖召而杀之,把他们的部下全部收归己有。始祖三十九年夏,始祖祭天,各部落都来参加,只有白部大人没有来,于是始祖前往征讨将他杀死。魏景元二年,始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文帝留洛阳,魏晋禅代以后,文帝仍在洛阳。后来始祖年纪大了,文皇帝请求回去,晋武帝赠了很多礼品,遣使护送。到达并州的时候,卫瓘知道文帝雄才大略,日后必为晋患,因此密奏晋武帝,请求将他拘禁。后来武帝还是将他放归,直到始祖五十八年,文皇帝才回到故土。文帝在晋留居多年,受汉之风俗侵染颇多,故国内许多大臣向始祖进谗言,认为若文帝继位,势必会对国家造成危害。文帝出使晋朝以后,国内诸子爱宠日进,始祖年近百岁,对此也很困惑。听到众臣如此这般一说,自己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于是让诸大人除掉他。文帝被杀,后始祖甚悔之。

始祖死了以后,章皇帝悉鹿承继皇位。诸部叛乱,国内纷扰,章皇帝死之后,他最小的弟弟平皇帝接了班。平帝雄武有谋,于是朝廷威德又重新树立起来。平帝死之后,文帝的小儿子弗被立为思皇帝,一年以后崩。他死了以后,始祖的儿子昭皇帝继位。国家分为三部:昭帝自领一部在东面定居,与宇文一部相接。文帝长子领一部居代郡,文帝另一子率一部居盛乐古城。元康五年,穆帝出并州,向北迁移与诸胡杂居。又向西渡过河去攻击匈奴、乌桓诸部落。拓拔氏的势力大大扩张,晋时经常借鲜卑的势力与匈奴攻杀。

历史冷知识:拓拔氏由来。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鲜卑族拓跋(亦称托跋)部拓跋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拓跋氏寻宗溯源,黄帝有四妃,有二十五子,其中十二个儿子继承父姓姬姓,另外十三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西陵氏所生长子昌意,降居若水,生子三人:长子名乾荒,乾荒生颛顼(高阳氏,五帝之一);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后裔为李氏;三子名悃,迁居北土。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北土之人则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土德后代,即后来北朝的鲜卑族拓拔氏部族。据史籍《魏书·序纪》记载,鲜卑拓跋部的历史序幕是从西汉后期的拓跋毛开始的,他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各个氏族部落。拓跋毛之后,五传到了拓跋推寅时候,正值东汉初年,拓跋氏开始从原居地向南方迁徙,“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七传到了拓跋邻,以所在地荒遐,又谋南迁,但因年老,遂传位于子拓跋诘汾,率部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神兽之说,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话传说。拓跋诘汾逝世后,其子拓跋力微即位。在史籍《魏书·序纪》的记载中,拓跋力微被称为鲜卑拓拔氏的真正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岁。在鲜卑拓跋部的发展历史上,拓跋·力微是有巨大贡献的,因此他被称为拓跋氏的始祖。

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张旗鼓地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率王族改为汉字单姓“元”氏,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氏。到了西魏政权的末代帝王恭皇帝元廓于北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54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之后,去年号,称元年,将元氏复改回拓跋氏。

进入隋朝,隋文帝重新统一了中国大地后,在强大且日趋规范化的汉文化历史潮流推动下,鲜卑族拓拔氏嫡系主流最终仍然改定为汉姓元氏,而庶支拓拔氏则汉化姓氏繁多,诸如长孙氏、李氏、王氏、郑氏、金氏、赵氏等等,不一而足,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出自鲜卑拓跋部落。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或者“后魏”(三国魏之后的魏)拓跋魏(拓跋氏所建的魏);在拓跋宏493年迁都洛阳并改姓“元”后,也称元魏。

源流三

源于改姓,出自西汉李氏之后李穆改为拓跋氏,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在姓氏史籍中,多记载有李氏本身有三个主源,而改为拓跋氏的李氏,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源自嬴姓即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另一说源自回族阿跌失氏。本书认为,若指明该支拓拔氏是在西汉时期由李氏因故所改,那就不可能是出自回族,因为在西汉时期,回族这一民族还根本就未形成。那么该支拓拔氏到底出自何源,在两汉书中均无记载,但可参照史籍《周书·李穆传》中的记载:“李穆赐姓拓跋氏。”李穆,公元?~586年待考,成纪人,著名汉将李陵的后代,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名将,累迁都督、大将军、柱国大司空,屡建奇功,被北周宣帝宇文赟(公元559~580年,公元578~579年在位)赐姓拓跋氏。显然,史书中所记载的“西汉李氏之后李穆”,就是指李穆是著名西汉大将李陵的后代,其李穆源出“西汉李氏之后”即如是。

北周静帝宇文衍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北周的柱国大将军、隋国公杨坚(公元541~604年)逼迫北周静帝“禅让”帝位,登隋文帝之后(公元581~604年在位),曾拜李穆为太师,位列三公。在李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受赐之姓沿袭传承者,称拓拔氏,后多改回李氏。

源流四

拓跋姓源于改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金紫光禄大夫源子邕之后,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农历3月,北魏以金紫光禄大夫源子邕为北讨大都督,领兵镇压分裂的东魏政权的大将军葛荣。

莫护跋。莫护跋, 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曾随同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在荆城以北(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建立国家。

莫护跋(237~?)鲜卑率义王。他的祖先是从退保鲜卑山的鲜卑族(东胡族后裔)分衍出来的白部鲜卑,最初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上游。《晋书》载记:“前燕鲜卑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从宣帝伐公孙氏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而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从晋史这段记载说明了“慕容鲜卑”名字的由来,入居北票大凌河流域的时间和慕容鲜卑部落的形成三个问题。

据说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见了也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莫护跋的后人便干脆以此作为部落的名称。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