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天启帝
第八十一章 固原兵变 (求收藏)
作者:井底之冰本章字数:5461更新时间:2019-05-30 08:23:01

第八十一章

大明天启元年四月初。

三法司终于将审理袁应泰的案子汇总成册,呈奏御前。皇帝粗略的看了一下,发现东林党人卸磨杀驴的本事倒是挺强,竟然将所有黑锅都甩给了袁应泰。说他庸碌无能,治军无方,还好大言欺世,讲什么明年开春收复抚顺之类欺君犯上的话。总之,三法司的意见只有一个——杀头。

不杀了袁应泰这个丢失辽沈,都是辽东镇,令百余万大明百姓尽为虏贼所有的罪魁祸首,就难以安定军心,平息民愤!

好一张大义凛然的判决书。

皇帝在折子上提笔写道:“不准,发回重审。”

四月的朝廷,除了整理辽东败局,惩处袁应泰,重新启用熊廷弼之外,还有三件大事。第一就是业已筹备完毕,只待吉时已到,就可以举行的皇帝大婚。在家天下的古代,国君的家事就是国事,丝毫马虎不得;第二件事就是德高望重的福王终于来到了京畿地面上,不日就将抵达京师,在这个节骨眼上,满朝文武又开始活动了,对于皇上令藩王进京的事情争吵的不可开交;第三件事也是震惊中外(古代的中外特指内朝外朝)——固原镇参将张飞豹及麾下两千兵勇割据罗家山,擒杀延绥巡抚张询阳,举兵叛乱了。三边总督杨鹤派遣延安总兵官张大筹、绥德总兵官郑晖心前往平叛,皆大败而归,遂奏请朝廷派重兵镇压。

军情紧急,皇帝自然要先处理第三件事。冬天已经过去,内阁又移回文华殿,皇帝诏令叶向高、三位帝师、皇五弟朱由检以及新军大将军李如柏到文华殿议事。

皇帝这一次决定穿戴衮服赶往内阁,因为他已经敲定主要,要打这一仗了。被伺候着穿衣的时候,魏忠贤奏报道:“四川石柱司都司秦良玉率领四千白杆兵抵达了京师,兵部将他们安排在了城外十里处。”

皇帝记得这个女将军,她麾下的川兵在浑河之战中打出了朝廷的威风,打出了明军的血性!不过诏秦良玉率军入京面圣却是因为骆思恭的建议。在年前,骆思恭尚未赴任辽东的时候,便建言皇帝重用这个女将军及其麾下的川兵。皇帝从谏如流,甚至罕见的下诏要见一见这位颇有功勋的女将领。在援辽之战前,秦良玉及其麾下的白杆兵便以骁勇善战著称,曾在平播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诏令秦良玉一并入宫,到文华殿外候着。”皇帝轻声吩咐道。

魏忠贤一愣,“让...让秦良玉到内阁去?皇爷,这个秦良玉毕竟是土司官,久在蛮夷之地,不通教化。再说传言这个秦良玉生者狗熊的身材,老虎的爪子,相貌丑陋,奴婢生怕会惊扰了皇爷啊。”

皇帝冷笑道:“也是,在男尊女卑的朝野,女人带兵打仗本就匪夷所思,也就难怪有这么些不着调的揣测了。”顿了顿,皇帝忽然厉声呵斥道:“魏忠贤,自己到承天门外,令廷杖十五。”

魏忠贤面色微变,他恐慌的跪倒在地,“奴婢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还请皇爷示下。”

皇帝喝道:“朕几次三番下过旨意,土司当废,以后不许再提‘土’字!”

魏忠贤心悦诚服,连连叩头,自行令罚去了。不过执行廷杖的都是他的属下,想来也不会吃太多苦头。皇帝并不在意这些,反正他也没打算将魏忠贤打的皮开肉绽,事实上,他更多是作为外臣们看的。一来就连魏忠贤这等忠犬都因为不知避讳,直言土司二字遭到惩处,那么外臣们自然也就知道了深浅,能够体会到皇帝对于西南土司们的重视;二来这廷杖从来只打罚那些“犯颜直谏”的忠直臣子,现在却用“神圣”的廷杖刑执行在了大权阉大坏蛋大奸佞魏忠贤的屁股蛋上,这无疑是玷污了这种“高尚”的刑罚。日后士大夫们在被廷杖的时候,心里想的将不再是成百上千个挨了板子的“清流”臣子,而只会是魏忠贤,只会是魏忠贤的屁股蛋!

太恶心了!

日后被廷杖的文武群臣会怎么想?魏忠贤和自己受过一样的待遇,那岂不是说自己跟魏忠贤成了一丘之貉?这种“同等待遇”若是传到民间,还不被老百姓戳脊梁骨?

大臣们可以不畏惧皮肉之苦,甚至不惧生死,但是他们不能不爱惜自己的羽毛。

从以儆效尤的层面上讲,廷杖魏忠贤一人的屁股蛋,胜过打一千个京官的屁股蛋!

……

文华殿。

叶向高、徐光启、王象乾、孙承宗、朱由检、李如柏等人见皇帝竟然穿了一身衮服,不禁面色微变。要知道汉人王朝自唐朝以降,大都笃信道教,除了在正式场合外,一半都是审批道袍或者为了笼络读书人做儒生打扮的。而大明王朝的皇帝们更是出奇的懒惰,出奇的任性,大多数时候,皇帝们甚至连在早朝等重要场合都懒得着正装,就更别提在内阁处理政务期间了。

坐定之后,皇帝一挥袖袍,“赐座。”

魏忠贤命人寻来六个胡床,六人领旨谢恩,依次落座。

皇帝等六个人都坐下之后,又开口说道:“将大学士叶向高的座子撤掉!”

话音落下,无论是叶向高等阁老还是朱由检、李如柏都是面色大变。魏忠贤可丝毫不理会他们的心情。作为忠犬,自然主人让咬谁,就咬谁!

叶向高尴尬的站起身后,朝皇帝谢罪道:“臣惶恐。”

皇帝冷喝道:“你的确应该感到惶恐,不然下一个惶恐难安的就轮到朕了。”

闻言,叶向高放弃了最后一丝倔强,缓缓跪倒在地,将头垂在地上,一副任打任骂的模样。见状,徐光启等人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皇帝嚷道:“固原镇兵变的事,叶阁老可已知之?”

叶向高懊恼的闭上眼睛,答道:“臣也是刚刚得知。”

“都是你干的好事!”

皇帝显得有些怒不可遏。

叶向高忙道:“臣有负皇恩,没能替皇上分忧解难,打理好九边军务,臣有罪。”

不料皇帝到这会儿却有话锋一转,“现在不是讨论谁有罪,应不应该惩处的问题。当务之急是火速平息叛乱,以免这股歪风邪气,蔓延到其余边镇,以致尾大不掉,再也不可收拾!”

叶向高拜倒道:“皇上圣明,一切都听皇上圣断。”

皇帝点点头,却并没有体恤叶向高年事已高,命他起身的意思。而是朝叶向高身后的徐光启、王象乾跟孙承宗问道:“三位老师怎么看?”

徐光启硬着头皮站起身来答道:“叛将张飞豹之所以会斩杀延绥巡抚张询阳,是因为张询阳掌握了张飞豹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证。张飞豹因为恐惧这才杀了张询阳,聚兵占据了罗家山,抗拒王师。所以臣以为张飞豹其罪当诛。张飞豹帐下的两千多兵勇皆是张飞豹的家丁,世世代代耕种张飞豹赏赐的田地,世世代代居住张飞豹赏赐的宅院,他们都是张飞豹的忠仆,而非朝廷的忠卒。所以臣以为张飞豹帐下的兵勇也无须抚恤,一并诛剿而已。”

王象乾也说道:“延绥、宣大、固原三边,进来严格执行叶阁老整顿边务的命令,对侵吞军户田地,贪墨兵饷的边军将校大肆逮捕下狱论罪论死。搞得三边将校人心惶惶。所以臣觉着,仅仅派兵剿灭张飞豹叛军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皇帝挑了挑眉头,面有不悦之色的问道:“怎么?王老师要朕自废武功?不在整顿九边边务?”

王象乾连忙辩解道:“臣不敢,臣的意思是整顿边务不可操之过急。如今边备废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乃是几朝几代积弊而成。臣常闻,治大国如烹小鲜,岂可一蹴而就?皇上立志中兴大明,匡扶社稷的雄心伟略,臣等每每思及都倍感钦佩,倍受鼓舞。然国势倾颓至此,譬如病入膏肓之民,需细细、静静调养,方可使病体好转,春秋复盛。自古苛疾猛药,难有妙手回春者。”

皇帝点了点头,王象乾跟叶向高一样,的确是老成谋国之人。不过他说的道理虽然对,却不得皇帝的心意。皇帝翻翻白眼,计上心头,他说道:“王老师所言极是。但朕何时急躁过?即便朕持国未久,偶有轻率之举,可毕竟又叶阁老这般老成持重的栋梁在前头代朕操持边务,难道叶阁老也会操之过急?不!朕看此次边军哗变,的确是整顿边务操之过急之过,但是这个过错不能被按在叶阁老的头上。是那帮在九边具体执行叶阁老命令的官吏们不能体悟朝廷的苦心!他们为了邀宠,为了抢功,便不顾大局,不识大体,逼着边军将校们谋反叛乱。真是可恶之极!”话音落下,皇帝不给王象乾继续争辩的机会,便大手一挥,道:“是朕错怪叶阁老,来啊,赐座赐盏。”

雷霆雨露,具是君恩。

刚刚还匍匐在地,死狗一般的叶向高,这会儿又因为皇帝的心回意转,不但重新落座,还被赏赐了一盏碧螺春压惊。

皇帝似乎已经咬定坏事的既不是皇帝整顿九边的国策之失,也不失叶向高这个中枢在发号施令的时候操之过急。之所以张飞豹会反叛,全赖九边的地方官们办事不力!

皇帝给这件事情盖棺定论,便不再给叶向高、王象乾丝毫同九边地方官们辩白的机会。因为皇帝在赐座赐盏之后,便将阁臣们晾在一旁,转身朝李如柏搭腔道:“新军编练的如何了?”

李如柏说道:“再有五月光景,新军便可出师,替君父南征北讨,平靖不臣。”

“再有五个月?”皇帝似乎对于李如柏的答案不太满意。

李如柏忙道:“君父,自年前臣领衔操练新军以来,不过短短三四个月,时间着实急促。古往今来,所有能威震天下,百战不殆的军队,都是要经历短则半年,长则一载的训练。然后还需要经历血与火的阵战考验,只有百战余生的士卒组建而成的军队,才能成为朝廷成为君父讨伐不臣的依仗。臣断不敢为了邀功谄媚而谎报军功,贻误国事啊。”

听他这么辩解,皇帝点了点头,答道:“这话倒是中肯。辽东前线为何屡战屡败?就是因为朝廷驱使着一群从未经历过军事训练的农民,在同建州叛军百战余生的精锐部队作战!这种局面,朝廷又怎么可能打胜仗?你说的对,说的在理,朕不怪罪你。”

闻言,李如柏松了口气,忙道:“君父圣明。”

可皇帝接下来的谈话却让李如柏的脸色变得更加难堪。

“虽是如此,但此次讨伐叛乱,安定固原镇,仍要新军出战!”

皇帝大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李如柏苦涩的说道:“君父!君父!臣刚刚已经说过了,现在的新军虽然已经经过了数月的操练,可对于阵战之事仍旧不甚熟练,贸然驱之作战,恐...恐不能一战而胜。”

皇帝冷冷的说道:“现在让新军去辽东跟建奴打,自然不能一战而胜。可现在朕要做的是平叛!对付的是原固原镇参将张飞豹的两千家丁!新军若是连张飞豹的两千家丁都剿灭不了,朕还拿什么指望他们日后战胜八旗兵?”

李如柏战战兢兢地匍匐在地,不敢再做争辩。

皇帝傲然讲道:“时间不足,朕自然会留给你们足够的时间准备。此去固原千余里,一路之上,大可继续操练将士,这不是时间是什么?不要总向朕讨要法子,要自己动脑子!”

李如柏颤栗着答道:“君父英明,臣领旨。”

见状,皇帝缓和了口吻,笑道:“你也不必有太大压力。张飞豹一支孤军而已,逃进了罗家山内,又能坚持得了多久?再者,张飞豹的这支孤军就真的团结如一?即便他们都是张飞豹的家丁,感念张飞豹的恩义,可那是在张飞豹还是朝廷册封的固原镇参将的时候,可那还是在张飞豹能够给予他们良田宅院的时候,但现在,张飞豹已经成了朝廷的敌人!仓皇如丧家之犬,总有弹尽粮绝之日。倒是这支孤军的军心还会像现在这般袒护着张飞豹吗?恐怕不会!”

听了皇帝的这番话,叶向高跟李如柏自是眼前一亮,原来在他们心中无比棘手的平叛之战,在皇帝眼里竟然可以用三言两句就给解决!

而徐光启、王象乾、孙承宗三人闻言,惊讶者有之,惊叹者有之,敬服者有之。此三人皆管理过兵政,对于军旅之事,那是了然在胸。特别是王象乾跟孙承宗,他们早就看到了张飞豹最致命的弱点——孤军、叛军。

既是孤军则无法持久,既是叛军则站在了道义的对立面,仅此两点,张飞豹这支叛军的失败命运就也已注定。

虽然三人都瞧出了叛军的破绽,但这并不能平息他们对皇帝也能洞若观火而胜出的震惊叹服之情。因为在他们眼中,皇帝毕竟是个毛头小子,并且生于深宫之内,张于妇人之手。怎么会对军旅之事有如此高的洞察力?

皇帝不止对远方的叛乱洞若观火,对于眼皮子底下,诸臣神色的细微变化亦是处处留心。见三位帝师面色各异,皇帝点了点头。

治国也好御下也好,总用阴谋是难以持久难以服众的。皇帝确实需要一场实实在在的胜利,在鼓舞自己,同时震慑朝野上下对自己施政方针的非议。

而动静闹得极大,可实际上却弱的可怜的张飞豹叛军就成了皇帝眼里最可爱的磨刀石。

“叶阁老,由内阁拟旨,命令兵部、户部配合新军,及时征调粮草军械以供军需。至于此次出征的大将人选,朕决定让孙老师挂帅。”皇帝望向了孙承宗。

文官挂帅本就是国朝祖制,这并没有什么好质疑的。而孙承宗既是帝师又在朝野上下享有隆誉,既有皇上的信任又兼备朝野的尊重,而且还以知兵事著称,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人选。至于孙承宗本人更是对这项任命翘首以待久矣。本朝三位帝师徐光启、王象乾以及孙承宗,前两者皇帝皆有重用,徐光启自不必多言,又是负责造枪造炮又是负责泰西书院,还不是鼓吹中学西用的一套理论,早被朝野上下视为朝中第一大宠臣幸臣,而王象乾也身负重托,被皇上任命为总理经营戎政,全权负责整顿京营诸多事宜。三位帝师之中,只有他孙承宗“无官无职”,这种境遇又怎能令孙承宗满意?

所以对于皇上任命自己为平叛大军的统帅,孙承宗是求之不得。

孙承宗当即领旨谢恩,并且保证以最小的代价,平定叛乱。

孙承宗的这句保证深得皇帝的心意,皇帝笑道:“说的是。此次平叛与其说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是一次大练兵,大校武。打仗跟读书识字不同,民间俗语都说了,光说不练假把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区区张飞豹何足挂齿?待朝廷平叛的人马一到,列队整齐,军容整肃,早已经缺衣少食的叛军恐怕当即就要缴械投降了。到了固原以后,只需围住罗家山,而后派遣一二使臣进入其内,劝其投降朝廷。如此便可免去一场恶战,战虽去,可练兵的效果已然达到,这才是真真正正谋国良策。”

皇帝的一席话,无论是阁臣还是皇五弟朱由检抑或是李如柏,都听得心悦诚服,纷纷叩拜在地,口称吾皇圣明云云。

皇帝欣然接受了群臣的马匹,而后对叶向高道:“此次边事有变,你虽然不是罪首,但也难逃罪责。不过念在你能够忠心王事,勤勉持国的份上,姑且就罚俸一年吧。”

叶向高刚站起来,闻言,在此拜倒道:“臣领旨谢恩,谨记皇上教诲。”

皇帝又道:“至于那些把朕的国策跟叶阁老交代下去的差事办砸了的地方官儿们,就等到固原平叛战争之后,朕再慢慢的,一个个的收拾吧。”顿了顿,皇帝摆摆手道:“孙老师、皇五弟及李如柏留下,其余人等退下。你们且随朕去见一个人。”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